郝经散文研究

来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tian2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研究郝经的散文。  首先,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出发把郝经的散文分为两大类型:记叙散文和议论散文。在记叙散文中,碑祭类文章的内容崇尚“圣人之道”;序文类文章的内涵十分深广。在议论散文中,“春秋诸传”中体现出“经术尤深”的特点;太极等图说中体现出“洞见颇深”的特点;“以古论今类”的文章对后人的警示作用很大。同时,也对郝经的散文创作理论进行了概括。郝经的散文创作理论包括“写作文章,必求于内”和“理在法先,崇实尚用”。  其次,对郝经散文的思想性进行研究。本篇论文从儒家的“道”出发,通过论述郝经对“道”的解释来说明“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的主张。针对“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的主张,本论文主要是从文化的角度和“人”的接受程度角度出发来论证的。具体来说,在文化方面,所持的观点是:一种先进的文化意识必然会取代落后的文化意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人”的接受程度方面,主要的论述重点是“人”,这里的“人”是指所有人,包括各个民族的人,郝经的这一观点体现出了民族平等的观念,这在当时来说具有先进性。  再次,对郝经散文的艺术性进行研究。本论文主要是抓住郝经“文词丰富”和“雅健雄深”这两个主要特征进行论证。除此以外,郝经的散文还体现出“情景交融”、“说理精辟”的特征。
其他文献
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大师的鲁迅先生,同时也堪称美学大师。可以说他一生都与以色彩为主要表达形式的绘画和地方戏(主要是目连戏)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鲁迅把他对色彩的独特审美选择也
阮籍乃正始文学之巨擘,其令人瞩目的创作实绩,对后世的文学发展提供了深刻启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丰富的接受史内容。本文借鉴西方接受美学思想分别从初唐、盛唐、转折时期、
戴表元(1244-1310)是宋末元初东南地区一位重要的文学大家,他经历了宋末元初那段时期的战乱。作为由宋入元的遗民作家,他对现实的感悟颇深,文学创作成就很高,其诗学思想和散文思
曾瑞,字瑞卿,自号褐夫,是元代散曲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隋树森《全元散曲》辑有曾瑞的小令九十五首,套数十七套。善绘画,能作隐语小曲,因其题材的广泛和其与市民阶层的紧密关系,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