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极为少见的优秀女性作家,被称为“中国词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因而许多的人对她的词进行了翻译。阐释学是“一门对于意义的理解和解释的理论或哲学”,它与翻译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以阐释学,主要是乔治·斯坦纳在哲学阐释学基础上提出的翻译四步骤理论为理论指导,以李清照的词为研究对象,尝试探究在李清照词的英译过程中,斯坦纳的“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四个步骤分别是如何得以体现的,以期证明阐释学理论在李清照词英译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本文一共分为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阐释学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几个与翻译有关的阐释学重要概念:“前理解”、“偏见”、“有效历史”、“理解的历史性”、和“视域融合”。第二部分讨论阐释学与翻译的关系。分别谈论了传统意义上的翻译观以及阐释学视角下的翻译观,并引出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第三部分简单介绍李清照和她的词,以及国内外译者对李清照词的翻译情况。第四部分即本文的重要部分,理论联系实际,用大量的实例验证阐释学对李清照词翻译的重要指导作用。斯坦纳认为,任何翻译活动都始于译者对译本的“信任”和选择,即译者首先认同对原文本的翻译是有意义的或可实现某一目的的。翻译的第二步是“侵入”,在斯坦纳看来,“译者无法不对他的时代和背景妥协”。译者的“侵入”是积极的,它使译入语读者得以接近原作者的视域。斯坦纳将翻译第三步“吸收”分为对原文本意义和形式上的吸收两大类。本文以具体实例分析了不同译者在意义和形式的吸收过程中的倾向。完整的翻译步骤以“补偿”作为终结。斯坦纳指出在译者的“侵入”和“吸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原文各方面的缺失,因此译者必须尽力“弥补以恢复原作和译作之间的平衡”。因此,译者往往会采取拆译、添加主语等各种方法进行“补偿”以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