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种植物提取物与球孢白僵菌对白星花金龟幼虫的协同防控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yoooou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 Lewis又名白星花潜,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金龟科Scarabaeidae花金龟亚科Cetoniinae,其分布范围广,寄主种类多,成、幼虫均可为害。本文对白星花金龟越冬情况进行了调查后,分别研究了9种植物提取物对白星花金龟的驱避及引诱作用、不同浓度球孢白僵菌对白星花金龟幼虫的致病力;最后选取与球孢白僵菌相容性较好的3种植物提取物,利用“药菌”复配对白星花金龟3龄幼虫进行协同防控研究,旨在为田间“药菌”协同防控白星花金龟幼虫提供新的绿色防控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贵州修文猕猴桃园白星花金龟越冬情况调查为明确白星花金龟在猕猴桃园的越冬情况,于2018年在贵州修文开展了白星花金龟越冬场所及分布调查。结果表明,白星花金龟主要以幼虫在田边堆肥、杂草堆积处、树干周围等场所越冬,幼虫占调查越冬虫态的96.09%,越冬场所类型对虫口数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12月下旬调查,幼虫主要分布在0~30cm土层中;至1月下旬,活虫总数明显减少,以0~10 cm土层中虫口减退率最高,为79.66%,幼虫主要分布在11~40cm土层,其中31~40cm土层虫量有所增加,虫口减退率为-3.17%,越冬种群在土层中存在一定下潜。幼虫集中在距树干31~90 cm土层中,除东、东南方向虫口数量较低外,树干其他方位数量均无显著差异。2 9种植物提取物对白星花金龟的驱避及引诱作用研究为明确对白星花金龟具有引诱或驱避作用的植物及提取物,利用自制选择行为装置和“Y”形嗅觉仪,测定白星花金龟对9种植物鲜叶及提取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白星花金龟雌、雄成虫对植物及提取物的嗅觉反应相似,对紫茎泽兰、青蒿、菖蒲提取物有极显著负趋性(P<0.01);雌成虫对香樟、苍耳提取物具有显著负趋性(P<0.05),对蛇床和蓖麻提取物有极显著正趋性(P<0.01);幼虫对臭牡丹、苍耳、蓖麻提取物表现为正趋性;各龄幼虫对紫茎泽兰、菖蒲提取物均表现出负趋性,且随着龄期的增加负趋性逐渐增大。研究结果可为白星花金龟的引诱剂或驱避剂研发提供试验依据。3不同浓度球孢白僵菌对白星花金龟幼虫的致病力测定为明确球孢白僵菌用于防治白星花金龟幼虫的最适浓度及时间,设置了5个浓度梯度的球孢白僵菌孢子液,结合时间-剂量-死亡率分析模型对白星花金龟幼虫的致病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白僵菌对白星花金龟幼虫均具有一定的致病力。累计死亡率随着时间的增加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致死高峰期出现在接种后第8~13 d,在第14 d后趋于稳定,1×10~7、1×10~8及1×10~9孢子?m L-13个浓度的累计死亡率均在90%以上。幼虫死亡后由于菌丝增殖会出现虫体僵硬现象,僵虫率与累计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对时间-剂量-死亡率进行拟合可知,随着白僵菌浓度和接种时间的增加,LC50与LT50随之递减,时间和剂量效应逐渐增强。研究结果可为球孢白僵菌田间防治白星花金龟幼虫提供理论依据。4植物提取物与球孢白僵菌的相容性及对白星花金龟幼虫的协同防效白僵菌与植物提取物搭配使用是提高白僵菌致病力的有效措施,为明确植物提取物与球孢白僵菌的相容性及“药菌”复配对白星花金龟3龄幼虫的致病力。本研究测定了7种植物提取物在初始浓度(c)、5倍稀释浓度(0.2 c),10倍稀释浓度(0.1 c)对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并选取相容性较高的3种植物提取物测定对白星花金龟3龄幼虫致病力。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与紫茎泽兰(0.1 c)、香樟(0.1 c)及菖蒲(0.1 c)提取物相容性较好。在浓度相同时,不同植物提取物对球孢白僵菌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量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同种植物提取物在不同浓度下,对球孢白僵菌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量同样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低浓度的植物提取物对白僵菌的相容性强于高浓度;3种植物提取物的协同防治效果中,不同处理接种后,白星花金龟3龄幼虫的累计死亡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不同处理间存在差异显著性,接种第9 d之后表现为菌药复配>白僵菌>植物提取物。接种白僵菌+紫茎泽兰(0.1c)、白僵菌+香樟(0.1c)、白僵菌+菖蒲(0.1c)对白星花金龟3龄幼虫的致死率较高,LT50均小于7 d,接种15 d校正死亡率均为100%,三者间不存在差异显著性,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接种白僵菌、紫茎泽兰的LT50分别为9.529 d、9.551 d,接种后15 d累计校正死亡率均达到80%以上。因此,在白星花金龟幼虫防治过程中,可利用球孢白僵菌与10倍稀释浓度的植物提取物复配,达到增效的作用。
其他文献
多穗石柯(Lithocarpus polystachyus(wall.)Rehd)壳斗科石柯属常绿植物,别名甜茶、多穗柯、甘茶等。其嫩叶味道甘甜清爽,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长期以来被用于中国传统民间医学领域。研究发现多穗石柯主要含有黄酮类、三萜类、多酚类等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主要甜味成分为黄酮类中的根皮苷,根皮苷具有降低血糖、抗氧化及抗癌等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在食品添加和医疗保健行业中广泛应用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智能化产品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人体成分分析仪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且浮现于市场的产品大多停留在功能技术层面的升级和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产品同质化严重,非专业人员不易认知,功能细分不完善,较难满足不同迥异属性人群的诉求,缺乏对产品模糊前端的充分研究和系统性的开发思维,忽视了对用户需求的真正理解,导致开发的产品用户满意度较低。因此,开发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产品来满足用户需求多样性
热带玉米种质被引入温带地区时,因为光照长度延长和纬度增高,往往表现出很强的光周期敏感性,如营养生长旺盛,生殖生长受到抑制,开花期延迟,晚熟,不能正常结实等不适应现象,严重影响其在育种实践中的推广应用。因此,探究热带玉米种质光周期反应强的分子机理,对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光钝感自交系齐319和光敏感自交系T32组建的150份F2:3家系(QT群体)的双亲分离群体和一套包含22
目前,传统印染废水处理技术很难实现有机染料和无机盐的有效分离。在膜分离技术中,纳滤膜基于尺寸筛分和荷电效应能够有效分离有机染料和无机盐,但是基于界面聚合法制备的传统纳滤膜处理印染废水时存在操作压高、效率低和截盐率高等缺点,而且纳滤分离层与基膜之间无化学键链接导致在高压下长时间运行易脱落。因此,本文在水溶液中通过化学交联法在复合膜表面构建具有不同疏松程度的荷正电纳滤分离层,实现了对染料/Na盐的有效
鸭传染性浆膜炎(Duck infectious serositis)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infection),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雏鸭及其它禽类引起的一种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样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水禽养殖产业的
烟草(Nicotiana tabacum)是我国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之一,是喜温作物,对温度的变化很敏感。低温会导致烟苗生长缓慢,叶片狭长,叶片数减少,早花等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烟叶产量和品质。MYB转录因子在植物中参与多种生理生化过程的调节,在抵御低温伤害等逆境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烟草基因组中有300多个MYB转录因子,但是关于它们功能的报道还较少。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一个R2R3-MYB转录因
分枝在植物形态建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分枝由腋芽发育而成,腋芽的生长发育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受到内源和外源因素调控。烟草(Nicotiana tabacum)是一种科研模式植物和广泛栽培的经济作物,其腋芽的休眠、萌发及侧枝的生长发育对烟草的产质量将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为此,本研究对烟株打顶后在叶腋处施加不同浓度(1、10和50μmol·L-1)的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溶液,研究不同浓度的GR24
在黔东南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与苗族人民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经长时间发展沉淀形成了独特的苗族吊脚楼民居。传统苗族吊脚楼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与风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典型。随着黔东南传统苗寨村民生活生产方式及居住模式发生转变,传统民居不能满足现代居住需求。吊脚楼民居出现了整体风貌受损、外部空间质量不高、生活交通不便、内部功能空间不合理、室内物理环境不舒适、木结构破损以及人居环境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因此
玉米(Zea mays L)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种植面积最广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玉米灰斑病发生和流行限制了我国玉米的生产。目前,玉米与灰斑病的互作机制还尚未明晰,玉米抗灰斑病基因还需要继续挖掘鉴定。鉴于此,本研究选取高抗灰斑病自交系T32和高感灰斑病自交系交51为试验材料,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对抗感材料接菌与未接菌的转录组分析,系统性地研究抗感材料在受到玉米灰斑病
猕猴桃根癌病(Kiwifruit crown gall)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猕猴桃根部病害,可造成猕猴桃根系组织膨大畸形,影响猕猴桃营养吸收和正常生理功能,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死亡。本研究以猕猴桃根癌病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猕猴桃根癌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分析等,明确猕猴桃根癌病的病原菌种类,并采用基因组特异性基因建立猕猴桃根癌病的PCR检测体系和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