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和E-cad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r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 GR)与E-钙黏蛋白(E-cadherin, E-cad)在正常移行上皮和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分析膀胱移行细胞癌中GR蛋白和E-cad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初发与复发)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评估GR作为一种新的肿瘤生物标记物及其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并探讨GR与E-cad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2013年65例术后确诊为膀胱移行细胞癌住院患者的存档石蜡标本,选取患者患者经泌尿彩超筛查未见肾上腺腺瘤,且均无垂体瘤、异位功能腺瘤、皮质醇增多症、Cushing综合征、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糖皮质激素相关内分泌疾病病史,同时未使用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治疗史。其中男45例,女20例;年龄44-86岁,平均65岁。按临床分期浅表性肿瘤27例,浸润性肿瘤38例(T222例、T39例、T47例);病理分级高级别48例,低级别17例;初发43例,复发22例。取正常膀胱及肾盂粘膜组织10例作为本实验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上述标本中的GR和E-cad蛋白进行染色,并观察记录。数据均由统计软件SPSS13.0处理。结果:1.正常移行上皮中,GR阳性9例,阳性率90.0%,膀胱癌标本中,GR阳性表达58例,阳性率为89.2%,两者无统计学差别。而高表达例数正常膀胱粘膜为5例(50.0%),膀胱癌中高表达状态例数为13例(20.0%)。在浅表性膀胱癌高表达例数6例,侵润性膀胱癌7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级高级别9例,低级别4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组9例,复发组4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年龄、性别组均无统计学差别。2.正常移行上皮中,E-cad异常表达例数为0,膀胱癌标本中,E-cad异常表达30例,异常表达率为46.1%,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别。膀胱癌中,浸润性膀胱癌组阳性23例,浅表性膀胱癌阳性7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级高级别28例,低级别2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组16例,复发组14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组均无统计学差别。3.膀胱移行细胞癌中E-cad表达相关性分析:两者无相关性(r=-0.213)。结论:1、GR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与在正常移行上皮中均表达,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率较低,GR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年龄、性别、初发及复无明显相关性。2、在与正常移行上皮相比,E-cad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下调,且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病理分级越高,临床分期越高,E-cad蛋白的异常表达率越高,复发组较初发组异常表达率高。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E-cad蛋白表达情况,有助于膀胱癌的诊断,亦有助于对膀胱癌预后的判断。3、经统计学分析,GR与E-cad之间并无明显相关性。肿瘤细胞EMT的发生与多种蛋白分子、生长因子、转录因子等有关,涉及到多个信号转导通路和复杂的分子机制,是一个多基因、多步骤、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因此尽管有体外实验表明GC可以通过GR诱导MET而使E-cad表达上调,但它们参与的步骤不同、阶段各异,可能没有直接的联系。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比较不同容积比例的碘化油-无水乙醇混合剂对兔VX2-肝癌的治疗效果,确定碘化油-无水乙醇容积比例的有效治疗范围。材料与方法新西兰白兔VX2-肝癌模型制作:将
目的:研究青海地区汉族人群乳腺癌易感性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MMP-9)启动子区-1562C/T多态性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938C>A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探讨卵巢癌、良性卵巢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Id1(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 or DNA bindingl)和HtrA1(high temperature requirement factorl)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主要实验室指标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至2013年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CLL患者83例,其中汉族33例,
目的探讨琥珀酸亚铁与代量食谱膳食指导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72例缺铁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口
我校学报创建于1981年,始创刊名为《承德师专学报》,1993年更名为《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2年随着学校升格,又更名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创建于1981年的《承德师专学报》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AH以及重组腺病毒Ad-AAH-IRES2-EGFP,分别用两种表达载体扩增、表达目的基因AAH,以满足实验及临床研究的需求。方法:1)从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提取
目的:初步研究湖北五峰土家族妇女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抗原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为该地区远期表位抗原的特异性鉴定和临床研究提供靶肽。方法:使用NetMHCpan软件预测HPV1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样腺癌中CD44v6、c-met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探讨两者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