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样腺癌中CD44v6、c-met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探讨两者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查阅病例资料,选取在我院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癌组织石蜡标本69例,同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3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法检测c-met、CD44v6在三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CD44v6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40.0%、85.5%,三组之间CD44v6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期、II期、III-IV期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94%、84.62%、91.67%,差异显著((P<0.05);在<1/2肌层浸润癌组织及≧1/2肌层浸润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75.86%、9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met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36.67%、52.17%,c-met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期、II期、III-IV期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me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84%、50.0%、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分化程度、不同肌层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met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D44v6与c-met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145,P=0.222)。结论1.CD44v6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表达呈递增趋势,并且与临床分期及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提示CD44v6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过程的调节;2.c-met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表达呈递增趋势,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但与病理分级、肌层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提示c-met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等过程调节;3.CD44v6和c-met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提示两者可能在调节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独自发挥作用,或仅存在少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