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将会话含义理论作为框架,对小说《围城》中的人物对话进行分析,从而探讨与发掘译者对于这些对话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对特定的社会人生和历史文化反思的艺术结晶。《围城》语言风格轻松幽默,而对社会、人生与文化的思考却是非常的真挚,使人们在笑过之后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荒唐现象及其本质产生深入的思考和认识。由于《围城》极具特色的语言特点,已经有人开始以该著作为文本进行了语用学方面的诸种研究。本文则是以该著作中的别具一格的人物对话为文本,运用会话含义理论,探讨译者在进行翻译时,为了保持原文对话风格而采取的各种翻译方式。会话含义理论是语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发现这种现象:一句相同的话语在不同的情景与文化中所表达的含义很有可能是不一样的。说话人的意图也会影响到这些话语的含义。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话语就具有了特殊的隐含意义。这些意义会随着情景与文化的改变而改变,随着说话人意图的改变而改变。在人们试图要分析这些隐含意义时候,会话含义理论就是一个实用而且有效的理论工具。而合作原则是该理论的核心。本文就是对于人物对话时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中“质”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探讨和研究。本文从会话含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语境”入手,详细分析小说对话产生的语境,从而分析小说对话的隐含意义,进一步探讨为保留隐含意义,译者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同时本文还探讨分析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是如何理解一些特色文化以及如何把这些特色文化融入目标语文化中去的。本文不仅对小说对话的翻译尝试着研究,还发掘了译者采用的新的翻译策略。最后文章归纳总结了本文在这方面的研究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