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拜六》是中国近现代出版史上一份具有深远影响力的都市文艺周刊,为民初市民文学期刊的代表作,然而诞生伊始却屡遭挞伐,20世纪80年代才被重新审视,一些研究者提出其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重要的过渡意义,海外研究者则给予了更高的评价。中国小说自古就有言情的传统,到了近代以鸳蝴派作家为创作主体,以小说期刊《礼拜六》为主要创作阵地,言情小说发展更为兴盛。《礼拜六》作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小说期刊,前百期处于古代与近代的文化转型中,其作品完整的展现了传统言情小说的渐变轨迹,然而由于其消闲娱乐的办刊宗旨备受学界忽视,当前学界关于《礼拜六》的研究论文仅有二十余篇,对最重要的言情小说的研究比较缺乏,研究内容还有待系统化论述,研究深度也有待加强。本文首先着重分析了《礼拜六》言情小说的发展历程。言情小说这一说法的提出虽然是在近代,但其描写历史极为深远,从两汉到民初,言情小说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次本文对《礼拜六》言情小说的思想内容进行了分析。作为民初的代表性期刊,《礼拜六》言情小说处于中外交流的时代背景下不可避免的具有一些局限,论文讨论了小说新旧夹缝中的文学运行环境,流于模式的悲剧性结局,以及它作为当时都市文学代表的特性,从这些方面对其不足进行了分析。最后,文章对《礼拜六》言情小说的艺术特色进行了分析探讨,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到以这部期刊为代表的民初小说的概况,以及作品反映的当时的时代特征、思想文化内涵和政治经济背景。《礼拜六》言情小说发展到近代逐渐开始有了自己的特色,它转变古代的大团圆模式为近代的哀情套路,在小说文本的描写中展现出上海这个大都市的成长。在情节模式与叙事模式两方面对传统小说进行了继承与改良,体现出古代到现代的一种过渡性。这种过渡体现为思想上新与旧的相互缠绕、语言上文与白的交互更替、文体上中对西的接受学习。《礼拜六》作为民初市民文学期刊的代表作,虽然由于其办刊主旨的休闲、趣味性一直被学界所排斥,但是在中国文学从古代向现代的转型中,《礼拜六》所作的努力是不应被抹杀的,它的小说模式和内容更好的体现了传统小说向现代的转型,小说中写作的内容更是对当时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真实写照。作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小说杂志,以及鸳鸯蝴蝶派的主要阵地,《礼拜六》应该被赋予更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