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波前像差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keith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图像已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信息来源,因此人们对图像质量评价的要求越来越高,图像质量评价技术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尽管图像的主观质量评价方法是最直接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但这种方法会受到观察环境以及观察者心理因素的影响;图像的客观质量评价方法简单便捷,但经常会忽略人眼的视觉感知。一个完善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应该既能够客观准确的衡量图像的质量,又能够反映出人眼主观的视觉感知。本文为构造一种符合人眼视觉特性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做了如下研究:首先,根据实际测量的眼内各部分轴向间距、角膜特征参数及波前像差等人眼数据建立与人眼具有相同光学特性的个性化眼模型。通过对眼模型的点列图、调制传递函数曲线、衍射图像的分析得出结论:随着人眼波前像差的增大,点列图均方根半径会随之变大,调制传递函数曲线越来越接近衍射极限的调制传递函数曲线,衍射图像也越来越清晰;随着人眼波前像差的减小,点列图均方根半径随之变小,调制传递函数曲线越来越远离衍射极限的调制传递函数曲线,衍射图像也越来越模糊。然后,利用不同人眼的像差数据建立符合人眼视觉特性的图像质量评价模型。通过对添加不同强度高斯噪声的灰度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价来验证图像质量评价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对原始图像的质量评价来验证图像质量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不同的人眼对同一幅图像的评价存在差异,人眼波前像差越小观察到的图像越清晰。该方法不仅能够在评价图像质量时准确反映人眼的主观感知,而且能够直观地呈现不同人眼实际看到的图像。最后,利用对比敏感度曲线分析像差对人眼视功能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可知,随着波前像差的增大,人眼的对比敏感度越来越低,观察到的图像也随之变模糊。
其他文献
从图像序列中进行物体三维信息的恢复是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图形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三维人脸建模提供
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而微波传感器以其无损、非接触、速度快、便于实现自动化等特点,在传感领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高速数字系统设计已成为主流设计,而伴随着的信号完整性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系统的设计。虽然,现在可以用EDA工具对系统进行仿真测试,但所需的时间和
随着计算机互连网络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安全特别是网络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对于入侵检测系统来说,入侵的检测和分析模块是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