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应用RBAC架构及其自主服务平台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0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得益于无线传感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实现了在智慧医疗、智能家居以及智慧工厂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随着物联设备增加及场景复杂化,表现出三个主要问题:用户权限管理混乱、设备数据管理困难、访问控制缺乏推理机制。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是信息管理系统中常采取的访问控制方法,本文面向物联应用场景设计并适配了灵活性较高的RBAC模型实现服务平台的访问控制与信息管理功能,设计并搭载自主推理机制实现平台对于不完备指令的自主决策功能,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用来实现物联应用平台的服务自主化、权限清晰化、规则灵活化,基于这些特性平台便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本论文概述了RBAC模型结构、工作机理及描述方法,介绍了平台服务自主化相关技术和工具。面向物联网应用设备管控需求,构建了物联应用RBAC技术框架对自主服务平台进行方案设计,并介绍了平台中涉及的主要技术路线和实现代码。在模型架构方法的研究方面,文中针对物联应用RBAC模型的表示方式、数据结构以及数据关系进行设计和定义,可以使模型适配于存在海量用户、设备及复杂关系的物联应用环境。此外,通过回答集程序(Answer Set Programming,ASP)给出了RBAC模型形式化方法,建立了智能推理机制。基于此机制对自主化服务推理规则进行设计,通过一个实例对推理引擎的效果进行逻辑验证。最后可以实现推理引擎支持基于物联应用RBAC访问控制策略的效果。在自主服务平台的构建方面,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框架,在传统的物联网平台上部署了访问控制服务组件。给出了该组件与平台的结构框架及协作模式,详细阐述了物联应用RBAC自主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工作,根据需求分析对平台从组织架构、功能模块、数据中心、网络拓扑四个方面进行概要设计。通过在设计的物联应用RBAC架构上部署推理引擎,使平台可以支持复杂的访问控制策略并根据有限的策略对用户指令进行自主地推理决策。平台自主推理服务与物联网应用服务两者的结合使平台具备了面向不同性质的用户、不同型号的设备提供多策略平台自主化决策服务的能力。论文将设计的RBAC架构应用于实验室开发的智能硬件管理平台上,实现了平台的自主服务功能并进行了测试。自主服务平台包括平台用户管理、设备信息管理及物联设备访问控制等功能。架构具有明晰分层结构以及层间接口,支持自主服务应用策略;平台满足物联应用访问控制的任务需求,其用户界面友好便于人机交互。
其他文献
磁悬浮轴承(简称磁轴承)通过永磁体或通电线圈产生电磁力,从而使转子稳定地悬浮在空间中,避免了定子和转子彼此间的机械接触。磁轴承具有无摩擦无磨损、无需润滑、高速高精度
教师的工作状态对教师个人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教师群体的工作状态则对学校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工作投入作为衡量教师工作状态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不仅可以从认知、情感
并联机器人机构简单、承载能力强,在结构上具有独特优势,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运动模拟和振动平台等领域。并联机器人对工作空间要求不大,但是对控制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并联机器人受到自身耦合关系和外界环境因素干扰,传统控制策略存在参数不易调节的问题,难以满足非线性系统控制需求。因此,本文以6-PSS并联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寻求一种简单可靠、鲁棒性强的神经网络控制
建筑绿化是隔热效果显著的被动式节能技术,主要通过绿化措施的遮阳和蒸散发作用降低围护结构外表面温度和内表面热流,从而减少建筑的空调能耗。目前,一般采用附加热阻或动态
本试验旨在研究舍饲肉羊日粮中添加不同形式亚麻油对肉羊肉品质、肌肉脂肪酸、血清生化指标、瘤胃发酵指标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小尾寒羊24只作为试验动
汽车智能技术有效的提升了车辆安全性和驾驶便利性,主动避撞技术是其中的重要技术之一,能够控制车辆避开障碍物,保证车辆沿着既定的路径行驶,大大降低由于驾驶员不良操作而引
钠的储量丰富价格低廉,而且性质和锂相似,因此钠离子电池有望替代商业化锂离子电池。金属有机骨架(MOF)衍生的碳基材料显示出良好的储钠前景。目前MOF衍生碳基材料大多呈现多
双论域粗糙集是对论域进行扩展研究的一种基本粗糙集模型.其将一维空间体系上的单论域粗糙集理论关联到二维空间体系,实现了空间维度的跨越;但为了应用拓展,其需求笛卡尔积构
氮氧化物(NOx)和一氧化碳(CO)作为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产生了极大地危害。以CO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NO(CO-SCR)技术能够同时去除CO和NO两种大气污染物,使
电子鼻系统由于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功耗小等优点,使得电子鼻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气体识别上应用比较广泛。近年来,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关于电子鼻的混合气体识别的研究,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