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年来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英文游记被引进中国,其中有关中国的游记自然引起国内读者浓厚的兴趣。通过阅读此类书籍,可以加深国人对于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文化的了解。在此背景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引进了一套《外文旧籍汇刊》,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本实践报告的翻译文本《来华一妇人》就取自此套文献,主要描述了作者1914-1916年在华的所见所闻。本篇翻译实践报告以笔者汉译《来华一妇人》第一章至第三章为基础,详细地阐述了本人是如何在金隄的等效论的指导下对该文本中的词汇、句子,以及篇章进行翻译。金隄在其等效论中指出,翻译中的“等效”意味着译入语读者与源语读者得到几乎一致的阅读体验。以此目标为导向,他指出了一名合格的译者应达到的标准,同时指出翻译时应采用一些适当的翻译技巧,忠实于原文但不拘泥于原文。在该理论指导下,译者首先阅读了一些游记类的名家名篇,了解了中文中此类文体的语言风格。其次,对原文的内容和语言进行了分析,由于原文逻辑清晰且易于中文读者接受,译者在翻译时遵循了原文的语言风格。而在之后的翻译过程中,译者使用了一系列翻译技巧,比如增添主语,关联词或是改变语序等,以期在不影响原意的基础上,让目标读者感受到与源语读者一样流畅的阅读体验。总体来说,“等效”作为一个衡量标准为译者提供了一个方便有效的评价手段,而整个评价过程实则贯穿了整个翻译实践。然而,为了达到真正的“等效”,译者仍需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技能,增加知识储备,朝着这一方向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