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次翻译实践的原文是诺思洛普·弗莱于1965年出版的《自然的视镜》一书。在这本书中,弗莱集中论述了莎士比亚喜剧的结构性问题。作为20世纪文学领域重要的思想家和理论家,弗莱提出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于西方文学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除此之外,弗莱对于莎士比亚喜剧的研究也是颇有见地。不同于其他体裁的翻译材料,此次翻译实践的原文涉及到对于莎士比亚文学作品以及弗莱文学批评理论两个层面的理解,因此如何帮助读者准确地理解译文是此次翻译实践的重点。《自然的视镜》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加拿大,其内容是16世纪至17世纪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喜剧与传奇剧的发展历程,而译者处于21世纪的中国,这三者之间的时代和文化差异为此次翻译实践增加了难度。此外,此次翻译实践的原文为文学理论类文本,其中涉及许多文学背景知识,这无疑对译者形成了不小的挑战。伽达默尔对理解、意义以及读者与文本之间关系等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他提出的“理解的历史性”、“效果历史”以及“视域融合”三个诠释原则,为此次的翻译实践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任何理解都是在历史中进行的,因此对于文本的理解也是历史性的。由于文化和时代背景的差异,翻译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误译现象。“理解的历史性”原则中涉及的“偏见”以及“时间间距”理论,为译者解决翻译中的误译现象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评价方法;“效果历史”原则认为,文本的真正意义和文本的理解者共同处于不断生成的动态的过程中,因此对于文本的理解仅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有效。这一原则启示译者要不断对译文进行修改,以得出更加符合原文思想的译文;而根据伽达默尔的诠释学理论,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原文本与目标读者之间的“视域融合”。本文主要采取了三种方法来实现“视域融合”。第一种方法是对原文中涉及的背景知识进行加注,第二种方法是制作关于莎士比亚作品的附录,第三种方法是引用权威译文。在伽达默尔诠释学三原则的指导下,本翻译实践报告主要探讨了如何在传达原作风姿的同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对于文学理论类文本的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