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山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神灵信仰的崇拜是泰山文化的核心内容,这一点在国家祭祀和民间信仰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历代繁盛的祭祀活动给泰山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其中神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而这些神庙中有一部分修建了用以祭祀娱神的剧场建筑即神庙剧场。泰山神庙剧场主要有东岳大帝神庙剧场、碧霞元君神祠剧场、关帝神庙剧场、王母娘娘神庙剧场及今已不存的佛寺剧场、城隍庙剧场,另外还有其它小型神庙剧场。这些残存的神庙建筑和碑刻上所镌刻的历史信息,对于泰山民间信仰与神灵祭祀及演剧研究都是非常有价值的。目前虽有部分研究论著涉及这些神庙剧场及其演剧活动,但仍旧没有系统的专门的研究出现。本文期望通过对泰山神庙剧场的考察论述,能把泰山祀神演剧活动的发展脉络梳理清楚,同时为戏曲文物的研究增添有益的神庙剧场及其演剧活动的资料。本文通过对神庙剧场的考察,结合泰山、泰安地方史志文献中演剧活动记载来对泰山神庙剧场及其演剧活动进行全面的论述。根据不同的神灵信仰分别考述其神庙剧场及其演剧活动,有区别性的对各个神庙剧场进行考察论述,同时也总结其存在于泰山的相关性。论文主体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泰山岱庙剧场考,主要通过考述岱庙历史及庙貌、演剧场所和祭祀演剧活动的内容三个部分来完成。其中通过本文考证岱庙内大露台实为天贶殿月台之延伸,小露台创建之初应为具有舞台表演性质的露台建筑,由于特殊原因大露台更多的承揽了祭祀演艺的功能,小露台却丧失了舞台表演功能。除此之外东岳庙会期间岱庙内临时性戏台随处可见,岱庙内的演出内容更是丰富多彩。第二部分是碧霞元君神祠剧场考,首先对岱顶碧霞祠及其乐舞楼进行考述,本文对碧霞祠创建年代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通过考证碧霞祠应创建于宋真宗东封之后但不晚于宋仁宗嘉佑年间,而非汉唐或者宋真宗东封时。泰山香社的繁盛与碧霞元君信仰息息相关,本文详细考述了其祭祀活动中的酬神演戏活动。第三部分是泰山关帝庙及其戏楼的考述,通过史料的梳理考证了泰山关帝庙的历史沿革,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对其戏楼演剧活动有详尽的考述。第四部分是王母池及戏亭的考述,其戏亭悦仙亭是泰山唯一的亭榭式戏台建筑。第五部分是其它今已不存或规模较小的神庙剧场的考述,其中包括泰安城隍庙戏楼、高里山相公庙戏台、灵岩寺戏台、祝阳总司庙戏台及鱼池古街三连台。文章中这五部分对各神庙内戏台建筑的详细考述应为首次,以期对戏曲文物与民俗的研究增添更丰富的考察资料。综上对泰山岱庙、碧霞祠、关帝庙、王母池、城隍庙、灵岩寺、高里山神祠、祝阳总司庙、鱼池古戏台等庙宇与剧场建筑及其演剧活动的考述,可以总结出泰山神庙剧场总体特点是:神庙剧场建筑数量较少并且无论从创建年代抑或建筑形制均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而其演剧活动一直以来呈现繁荣状态,这与泰山信仰在民间祭祀中的繁盛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