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中共中央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明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深入挖掘其影响因素是理论界普遍思考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今,农村出现了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我国农村地区取得的成效差异明显。在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如何从调动乡村内部力量入手,促进农村发展是全社会都在关注的重要问题。经济学研究表明,个体的资源禀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行为决策的方式与结果。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一个重要的的影响因素凸显出来,即农民的素质。人力资本理论证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一国人力资本存量的大小将成为国家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决定因素。就农村而言,农民素质的高低是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深受人力资本理论的启发,本文提出了农民的不同素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同方面有不同影响的假设,总结农民的素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文献,本文将农民的素质归纳为政治素质、科技文化素质、经营管理素质、个人品质四种类型,选取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衡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本文具体的假设为:农民的政治素质、科技文化素质、经营管理素质、个人品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本文依据已有的研究以及相关的理论基础,形成了初始问卷。通过小规模访谈,删除了垃圾项,净化了量表,得到比较精简的问卷。结合山东省不同发展水平的三县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通过调查问卷获取了数据,运用spss、eviews为数据分析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数据的信度与效度检验,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经营管理素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呈显著的正相关,农民的政治素质、个人品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呈显著的正相关,农民的政治素质、科技文化素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管理民主呈显著的正相关。总结实证研究的结论,本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参考性意见为: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要注重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与经营管理素质。在乡风不够文明、村容不够整洁的农村地区,要注重培养农民的政治素质与个人的品德修养。在存在民主管理问题的农村地区,要注重培养农民的政治素质与科技文化素质。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文献研究与实际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农民的素质为切入点研究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农民的不同素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同方面的影响。本文的相关结论,不仅验证了农民的素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丰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的理论成果,而且为村民提供有效的依据来改善自身的素质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以及为政府就如何卓有成效地提升农民素质,提出一点尽可能切合实际的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以实实在在地为提高农民素质、进而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服务,促进村庄健康、和谐、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