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迁居行为特征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3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迁居者特征及迁居选择、迁居行为空间特征等角度进行研究,揭示出迁居行为与城市空间的内在耦合性,如迁居的主要方向与城市空间发展方向的关联,迁居前后集聚中心如何表征城市居住空间的变化等。迁居行为在城市空间内的特征表达,帮助我们判断城市内部各中心、片区、组团间的空间吸引力相互关系。在这些过程中,研究伴随着一些具体的城市问题的发现,也能从迁居的角度对问题的形成予以分析,提出关乎空间活力的重要规划意见。  研究以长沙市为例,开展的主要工作有:(1)结合国内外迁居综述和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设计符合长沙市居民实际情况的迁居行为调查问卷,取得1792份迁居数据,建立迁居的空间和属性信息库,并确立以ArcGIS为主的空间分析技术。(2)从城市规划的学科角度出发,结合城市地理学、社会学等的基本知识,获取迁居者的特征、迁居选择等基本情况。(3)从空间维度对迁居的城乡区别进行划分,按迁居距离的多少对分别对三类迁居路径进行定性分析,对城市内部的迁居流动方向进行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在分析迁居的方向特征时,采用了基于行政区划的迁居流场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发展基于城市空间结构的迁居分区,将长沙市划分为十个分区,三个中心区和七个扇形的外围区;在分区内对迁居的主成分,向心、离心分布,方位性特征进行定量研究,深化迁居空间特征的表达。(4)从空间角度提出对迁居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三个城市空间因素,分别为城市土地扩张、自然要素格局、城市道路系统。分别采用事件史分析、缓冲区分析、空间句法计算等方法,对影响因素下的迁居行为进行定性和定量评述。  通过研究,本文得到如下结论:长沙市目前的迁居活动主要向南、西、北三个方向发展,迁居频数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并呈现不同的平面形态。迁居的整体态势表现为微弱的离心集聚,老城中心的空间吸引力在减弱,而河西新中心和城市新片区、组团的空间吸引力正在逐渐形成。外来流动人口的向心入侵和其他城市居民的离心扩散,使得居住聚集区从城市的绝对中心撤出,向外围的副中心集聚,并以轴向连续、以及斑块状和组团状等非连续形态向外扩展。  本文将迁居置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分区中,所采用的定量研究技术方法,是对以往多见的定性分析的补充,是文章的主要创新点,并具备一定的可推广性。希望未来的迁居论题在博取众长的同时,加强对迁居与城市空间关系的研究。
其他文献
街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居住的重要空间。传统商业街道是以商业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街道,其特点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点,能够反映出当地传统生活风貌,
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建筑中,大型综合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主体。随着社会医疗共同体的加快建立、医院自身的改扩建需求、综合医院的专科化突出、医疗空间和医疗
如今,“教育职能”已经成为博物馆重要的一项社会职能,博物馆以其大量的资源优势成为重要的社会教育场所。2006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与青少年”,体现了博物馆工作中
我国的古建筑遗产保护工作开始于二十世纪初。建国后,由国家文物部门主导而开展工作,积累了一定古建筑保护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文物古建筑保护也受到
学位
空间句法(Space Syntax)是以结构主义和实证主义定量化研究空间的建筑学理论。该理论从城市形态本身来研究空间,并提出空间的本体论观点,为空间的设计和规划提供了新的视角。目
城市空间在城市生活的市民立场来讲是居住和工作的生活空间之一。容纳人形态的城市空间根据市场原理可自然形成,也可以根据城市整顿或新城规划等政策下形成。  新城是规划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来源之一,煤矿职工为煤炭行业做出巨大贡献。改善职工的居住条件也成为当今社会和煤炭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一项责任。煤矿住区作为向煤矿职工提供基本生
对农村民居的研究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村庄的民居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在现阶段是各级建设部门的主要工作。本文研究的对象选择冀东地区新农村建设环节中的
高层住宅建筑节能一直是建筑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北京城市迅速扩张、居住用地日益紧张的双重背景下,高层住宅成为北京住宅建设的主体。同时也是北京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