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住区的声环境研究——以兖州矿区为例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ho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来源之一,煤矿职工为煤炭行业做出巨大贡献。改善职工的居住条件也成为当今社会和煤炭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一项责任。煤矿住区作为向煤矿职工提供基本生活的起居和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性质的特殊性,使得住区声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煤矿生产和运输噪声的影响。本文以煤矿住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特有的声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改善声环境现状的措施。  论文首先分析煤矿住区声源的构成与特性,初步分析煤矿住区声环境的特征,根据各类相关声学规范阐述了煤矿住区声环境的评价标准。然后在山东兖州矿区当地的鲍店住区和东滩住区进行大量的问卷调查和现场测试,深入分析后发现煤矿住区声环境影响的现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煤矿运输铁路噪声中的鸣笛声对铁路两侧住区影响最大,尤其是在午间和凌晨时段仍然存在;煤矿运输公路噪声对公路两侧住区垂直方向上的影响较大,噪声频谱以中高频为主。(2)住区道路噪声对少部分沿路住宅垂直方向的环境影响严重。(3)煤矿工业广场内的工业噪声对距其最近住区的声环境影响较大,噪声频谱以中频为主。(4)社会生活噪声中的商业活动噪声部分对附近住区的声环境也有较大影响。  综合煤矿住区声环境调研和现场测试的以上结果,论文随后结合相关声学理论,将三种噪声控制的基本途径,即在噪声源处、传播过程、受声处控制,融入到规划设计、住宅建筑设计、道路与环境设计、企业管理四个煤矿住区声环境改善对策中,并以鲍店住区和东滩住区两个具体实例,在声环境改善方面给出建议性措施。论文在最后对煤矿住区声环境的研究做出结论,并提出未来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逐步进入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为特征的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大量流通和城市流通空间的相对滞后和混乱的矛盾日益显露,而城市流通空间的
学位
随着热岛效应的加剧,学界对于微气候的关注愈加密切。城市内河滨水区作为城市中的生态敏感区域,在改善城市微气候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积极意义。城市内河滨水
历史城区的高度控制隶属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的专项规划,其目的在于保护遗产单体的基础上,对遗产周边的空间环境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好历史遗存、城市发展在空间形态层面上
如今,“教育职能”已经成为博物馆重要的一项社会职能,博物馆以其大量的资源优势成为重要的社会教育场所。2006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与青少年”,体现了博物馆工作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