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克拉霉素(Cla)是国际上认可的治疗胃幽门螺杆菌(HP)的有效抗生素,但在清除HP方面,其常规制剂存在利用率低、靶向性差等缺点,药物需吸收入血后再分配至胃粘膜表面才能起到治疗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将Cla制成胃漂浮小丸,使其在胃局部大约5小时左右零级释放全部药物。方法①对Cla基本理化性质进行测定;②采用滴制法,以海藻酸钠(Alg-Na)为基本材料,液体石蜡(LP)做起漂剂,两者乳化后通过钙离子胶联制备漂浮小丸;③考察不同载药比,不同起漂剂含量,不同干燥方法和不同丸形大小对药物释放的影响;④考察加入聚乙二醇6000(PEG6000)对丸形及释放的影响;⑤考察壳聚糖(CTS)作为胶联剂对小丸性质的影响;⑥研究乙基纤维素(EC)包衣对小丸释药行为的影响;⑦研究CTS作为基质制备漂浮小丸的可行性。结果①Cla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表明,Cla紫外吸收弱,加硫酸(75→100)显色后可在482nm处定量测定,不同pH值对Cla稳定性影响大,pH1.0时迅速分解,pH5.0时非常稳定。37℃pH3.6 PBS中,Cla的溶解度为26mg/ml。Cla在水中的溶解属于吸热过程,溶解焓为14.46KJ/mol;②2%Alg-Na水溶液:LP=10:2时,小丸可在pH 1的盐酸中漂浮超过12h,小丸的体积随油相比例增高而增大,相同Cla剂量做释放时,小丸载药量越低,药物释放速度越快;Cla:Alg-Na=2:1时,可在最大化载药量的同时顺利滴制;③0.6,0.7,0.8mm内径针头滴出的小丸其释药行为无显著差别,上述比例油相和药物的胃漂浮小丸在pH 3.6醋酸缓冲液中30min时累积释放可达70%,90min时基本释放完毕,包封率为90.2%,载药量为15.6%;④冻干得到的不含油小丸不能通过飘浮试验,冻干含油小丸比真空干燥含油小丸略大,两者包封率无显著差别,但冻干小丸释药速度略快;⑤用CTS胶联虽能成丸,但包封率降低,单用或加用三聚磷酸钠(TPP)两步胶联,包封率约70%,且释药速度比仅用Ca2+胶联的小丸快,只能释放到60min;同时用低浓度CTS和Ca2+胶联的小丸和先用CTS胶联再用Ca2+胶联得到的小丸两者释药行为与仅用Ca2+胶联的小丸一致,但两步法制得的小丸包封率均处于一个水平;⑥将不同比例PEG6000加入Alg-Na溶液制备漂浮小丸,得到的小丸表面更光滑,内部结构更致密,但包封率下降至86%左右,PEG6000量越大,,释药速度也略快,但与不含PEG6000的小丸差别不大。上述制备的漂浮型小丸的释药行为均符合Higuchi方程;⑦含蓖麻油和不同比例PEG6000的4%EC乙醇溶液进行包衣后,发现EC:PEG6000=1:0.25,包衣增重10%和EC:PEG6000=1:0.5,包衣增重20%的包衣小丸可以在300min左右近线性释放几乎全部药物;⑧以CTS为材料,TPP和甲醛混合溶液做胶联剂,用同样方法制备漂浮小丸,小丸包封率在80%以上,不同分子量CTS小丸释药速度不同,CTS(50万)明显快于CTS(10万),但与海藻酸钙小丸相比,释药速度均较快,10万分子量CTS小丸,60min可完全释放。结论胃漂浮制剂可以减少给药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并通过反复用药,提高HP的清除率。小丸剂属多室给药体系,可降低个体给药差异。Alg-Na是一种廉价易得的材料,滴制法操作简单,是一种可行的制备漂浮小丸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