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脑动脉狭窄及其继发的管腔闭塞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而由其导致的相应供血区域血流动力学异常造成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是该病的主要病理及病理生理过程。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目前有很多方法用于评估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状况,如CT灌注(CTP)、MR灌注(MRPWI)、PET、CTA、MRA等可观察脑血流动力学静态改变。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血管检查的金标准,能反映血管的闭塞部位、程度、血管再通和再灌注情况、侧枝循环建立程度等,可作为动态评估脑血流动力学的方法。此外MRA、CTA除观察脑血管远端灌注静态改变外,也可部分动态评估脑血流动力学。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CTA、MRA及DSA这几种评估手段所能提供的客观指标多为图像信息,其本身虽然较为直观,但难以达到量化。因此,应用量化的指标来评估梗死部位远端的灌注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分级主要用于评价心脏冠脉闭塞再灌注后闭塞部位远端的血流,Higashida等[1]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DSA检查中,将TIMI分级进行改进,即脑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cerebralinfaretion,TICI)分级,并将其用于评价脑血管闭塞再灌注后闭塞部位远端的血流。国内有在多模式CT指导的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小样本研究中,尝试将TICI应用于CTA检查中,用于评价脑血管闭塞再灌注后闭塞部位远端的血流状况[2]。本研究以CTA的TICI分级为参照,观察脑梗死患者MRA的远端再灌注分级,探讨患者MRA的TICI分级与临床表现、预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等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确定TICI分级是否可以评价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以及哪些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影响TICI分级。本研究入选1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MRA检查,对责任血管进行TICI分级。MRA正常(即TICI III级)72例,MRA远端灌注不足(即TICI0-II级)75例。在MRA异常患者中,MCA受累(56例)最常见。因此,本研究以MCA受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TICI不同分级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TICI0级、I级、II级三组,对三组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脑血管病各危险因素进行数据统计。一般描述应用百分比表示,对符合正态分布的两独立样本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的三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应用方差分析,若不符合正态分布应用非参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应用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TICI分级的研究中,只有低密度脂蛋白在TICI不同分级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1),即TICI分级越高的组别,低密度脂蛋白的数值越小。而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甘油三酯、胆固醇、空腹血糖、年龄在TICI不同分级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TICI分级与NIHSS评分的研究中,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ICI分级与Barthel指数的研究中,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上述情况得出以下结论:TICI分级与神经功能密切相关,可提示预后。即TICI分级越高,NIHSS评分越低,患者病情越轻;TICI分级越高,Barthel指数越高,患者预后越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TICI分级相关,提示TICI分级可做为脑梗死风险评估的分级定量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