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体育教学形式科学优化和组合多种锻炼内容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强健体魄”是体育教学的本质功能,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让每个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作为构建体育教学内容的出发点和归宿。依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针对当前部分中小学生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现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综合方法,就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融入感觉统合训练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感觉统合失调治疗的最佳年龄段是3-12岁,而小学低年级则是感统训练与体育教学融合的最佳阶段。尤其是感统训练游戏的训练形式,符合小学体育教学的要求,迎合了儿童的性格特点,有效的提高了体育教学的课堂效果。通过触觉训练、本体感训练、前庭平衡训练、空间知觉训练等感觉统合训练,对于学龄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于学生感觉统合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尤其是本体觉和前庭觉有明显的提高。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融入感觉统合训练,既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在运动中感受乐趣,并在快乐中培养兴趣,又能指导和帮助感统失调学生进行矫正,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因此建议:教育职能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积极融入感统训练内容。加强对教师有关感统理论和方法的培训,挖掘和拓展感觉统合训练的领域,进一步丰富感统训练理论和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家长也应参与到学生感统训练中,主动配合学校更好地利用社会和家庭资源对低年级学生开展专门的感统训练。各级各类的学校体育教学中应遵循体育教学规律,按照新课标内容适度融入感统训练,并借助特殊的器具发挥特有的矫正作用,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特有作用,指导和帮助感统失调学生进行矫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