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肉是我国第一大肉类消费产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消费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仅仅提高产量和瘦肉率己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人们对肉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目前猪肉生产中存在着单纯追求提高产肉性能,而忽视肉用动物的体质健康及动物福利的现象,导致肉用动物对周围环境条件的高度敏感,最终引起肉品的食用质量如色泽、风味、嫩度等下降,PSE肉时有发生,对生产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探索肉品质控制的相关机理及预防劣质肉尤其是PSE肉产生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已知PSE肉的产生与宰后无氧糖酵解过快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围绕一种新发现的可抑制糖酵解过程的蛋白—TIGAR,研究TIGAR mRNA转录水平与肉品质的关系,从中探讨其对PSE肉的可能的抑制作用。同时对1TGAR蛋白进行原核表达,为后续开展研究奠定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 TIGAR mRNA相对定量荧光RT-PCR方法的建立。根据GenBank中猪TIGAR mRNA序列(XM001926543),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MD18-T载体构建目的基因TIGAR mRNA与内参基因P-actin mRNA标准品,建立了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猪TIGAI基因转录水平的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TIGAR mRNA标准曲线的R2为0.9995,内参基因P-actin mRNA的R2为0.9996,两基因的扩增效率分别为103.7%和104.1%,两者较为一致且接近于1,故可对TIGAR mRNA转录水平进行相对定量,可满足下一步样品测定的要求。(2)宰后不同时间猪TIGAR mRNA转录水平与肉品质的关系。利用建立的检测方法测定了沂蒙黑猪及三元杂交猪宰后不同时间背最长肌的TIGAR mRNA相对转录水平,同时测定两品种猪宰后不同时间的各肉品质指标,并对宰后不同时间TIGAR mRNA转录水平与肉品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宰后不同时间TIGAR mRNA转录水平变化与肉品质指标变化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说明随着宰后时间的延长,TIGAR mRNA转录水平与肉品质指标的变化具有高度一致性。(3)不同品种猪宰后TIGAR mRNA转录水平与肉品质的关系。利用建立的检测方法测定了沂蒙黑猪、太湖猪、杜洛克猪、良杂猪及三元杂交猪宰后45min的背最长肌TIGAR mRNA相对转录水平,同时测定上述品种猪宰后45min及24h的各肉品质指标,并对不同品种猪TIGAR mRNA转录水平与肉品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TIGAR mRNA转录水平有较显著差异(P<0.05),较高的TIGAR mRNA转录水平与较好的肉品质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品种来看,本地猪种如沂蒙黑猪、太湖猪具有较高的TIGAR mRNA转录水平与较好的肉品质,发生PSE肉的可能性较小。(4)猪TIGAR mRNA体外原核表达。将优化密码子后人工合成的TIGAR mRNA序列连接到pET-26b(+)表达载体中,将其转化至BL21(DE3)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及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目的条带大小约30kD左右,与预计的TIGAR蛋白片段大小相符,表明成功获得6xHis-TIGAR融合蛋白,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