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信令数据背景下城市交通出行方式选择辨识方法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laogong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兴起带来了交通出行的巨大变革。智能手机普及和ICT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手机数据应用于交通出行行为调查提供了契机。手机信令数据因其大样本、全覆盖的特性,已成为研究城市居民交通出行行为的新数据源。针对手机信令数据进行出行信息提取、OD分析、通勤行为分析等方面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但是针对手机信令数据进行进一步出行方式辨识的研究还较少。在此背景下,考虑实际中多源数据获取的难度,以能快速实施迁移为目标,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城市整体起讫点手机信令出行数据集的城市交通出行方式辨识方法,仅通过对信令数据的深入挖掘,辨识步行、自行车、公交车、小汽车和地铁5种城市常用出行方式。首先,在基于手机定位原理进行信令数据预处理分析后,归纳总结了出行基础理论,对手机信令数据进行了基本出行特征提取和统计;基于基站用户流动量的时空特征,给出了基站土地利用信息标定方法,通过聚类算法挖掘基站用户增量背后蕴含的土地利用信息,提取了具有明显时空客流分布的典型居住区、工作区、交通枢纽和混合区。其次,研究了基于先验知识的城市交通出行方式模糊辨识方法。基于传统交通研究范式,在分析常见出行方式特征取值的基础上,给出了各出行方式的优势出行距离、出行时长和出行平均速度特征的通用先验知识;通过模糊数学理论构建基本辨识模型,给出了一般性建模和求解方法;基于交通状态和基站土地利用信息标定结果修正了模糊辨识模型。第三,研究了基于信令数据出行方式特征挖掘的城市交通出行方式综合辨识方法。提取了出行距离、出行时长、出行平均速度等出行方式观测特征,根据聚类理论构建了基于信令数据的出行方式特征聚类模型,对聚类簇簇内特征、簇间特征进行了分析,辨识了典型出行方式;结合模糊辨识模型对出行方式语义效果不明确的聚类簇进行了辅助判别,综合给出基于信令数据特征挖掘的出行方式辨识模型与方法。最后,将全文研究过程提炼升华,提出了一种“大数据样本聚类分析—类内、类间特征剖析——局部模糊处理”的中宏观分析框架。本文基于工作日信令数据进行了全天有效出行的出行方式辨识。将辨识结果与实际出行统计结果进行对比,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区分慢行、公交车、小汽车和地铁,但对于步行和自行车的区分精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其他文献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热资源丰富,但人地矛盾激烈,农业开发强度高。区域内林果开发管理粗放、措施布局单一,并且缺乏优化设计及针对性管理措施,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而梯田坡面水土
[目的]探讨microRNA-138(miRNA-138)在大鼠胚胎脊髓发育中对Shh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为探寻胚胎脊髓发育潜在的干预靶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miRDB、miRma
[目 的]探究丁酸(butyric acid,BA)的量效和时效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增殖、细胞周期、表面标记物表达、成骨分化能
镉(Cd)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极易通过工业废水、废气释放到环境中,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是一种对动物和人类具有高毒性的环境污染物。近年来,镉对雌性生殖系统的毒
本论文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对用分子束外延法制备的MoTe2薄膜和stanene薄膜进行了研究,主要的两个研究成果概括如下:(1)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和扫描隧道电子谱研究了在高定向热解
本文选择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试验对象,在室外池塘网箱中养殖70d,研究日粮豆粕含量对生长性能、生理健康的损伤及两种添加剂对其修复作用的影响。同时,试验选
目的:为了理清湿病的原理与治法,试图把湿治的体系梳理出来,为临床治疗湿病提供理论依据与临床借鉴。方法:本课题组采用了文献资料研究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中华医
目的:分析临床血清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SWETM)及血清学模型(M ELD、APRI、AAR、FI、Fib-4、King、Lok)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不同程度的诊断价值,比较之间差异,利用ROC
Gabor小波变换具有优异的频域特征提取能力,对于高光谱图像空谱合一的特殊数据结构,3-D Gabor滤波可以同时提取高光谱图像的空间维和光谱维特征,因此3-D Gabor变换近年来在高
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短缺已然成为一个严重的世界性难题。近年来,日益增长的暖通空调(HVAC)系统能耗已接近50%的建筑能源消费量。由于过冷将使等焓节流趋近于等熵节流,从而在常规的制冷系统中应用过冷技术将有效降低机组能耗。虽然现有研究已对包括过冷度影响及相关的热力经济优化进行了报道,但过冷量与制冷量增量之间的定量转换特性这一关键问题却并未被深入分析。此外,由于压焓图上过冷器比焓差与蒸发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