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择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试验对象,在室外池塘网箱中养殖70d,研究日粮豆粕含量对生长性能、生理健康的损伤及两种添加剂对其修复作用的影响。同时,试验选择合适的组别(样本),探究两种添加剂和豆粕水平对黄颡鱼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本文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第一部分:饲料中不同豆粕水平对黄颡鱼生长、健康的影响为探究日粮豆粕含量对黄颡鱼生长、生理、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试验共设计4种不同水平豆粕日粮(20%、30%、40%、50%)(C2、C3、C4、C5),即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网箱),每个网箱40尾鱼,初始体重为(17.60±0.12)g的黄颡鱼在池塘网箱中养殖70d。结果显示:以C2组为对照,C5组存活率(SR)显著降低(P<0.05);雌、雄黄颡鱼特定生长率(SGR)均降低(P>0.05);各组网箱中雌雄比例差异不显著,且对黄颡鱼SGR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各组雄性黄颡鱼SGR显著大于雌性黄颡鱼SGR(P<0.05)。随着豆粕水平增加,各组饲料系数(FCR)无显著差异(P>0.05)。C5组较C2组粗脂肪显著降低(P<0.05);随着豆粕水平增加,粗蛋白有降低趋势(P>0.05);各组水分、灰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雄鱼各项形体指标无显著差异,C4、C5组雌鱼肥满度(CF)显著降低(P<0.05)。同时,性别显著影响了黄颡鱼的形态指标。C3组血清球蛋白含量和甘油三酯均为最小值(P<0.05),其余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各组抗氧化指标有一定差异(P>0.05)。血清D-乳酸含量和二胺氧化酶活力均有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C4组为最小值。切片结果显示,C4组肝、肠、胃组织结构开始出现轻度炎症或损伤,C5组组织结构出现严重损伤。综上所述,日粮豆粕含量的增加显著影响了黄颡鱼的存活率、生长性能,并且降低了鱼体粗脂肪含量;同时严重损伤了黄颡鱼肝脏、肠道以及胃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和通透性。依据雄鱼的生长速度,根据豆粕剂量-SGR回归方程,建议黄颡鱼日粮豆粕最高添加量为22.33%。第二部分:酵母培养物对黄颡鱼生长健康以及豆粕损伤修复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培养物对黄颡鱼生长健康以及豆粕损伤修复作用的影响。日粮配方在试验一的基础上,每组添加1%酵母培养物(YC)(YC2、YC3、YC4、YC5),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网箱),每个网箱40尾鱼,初始体重为(17.60±0.20)g的黄颡鱼在池塘网箱中共养殖70 d。结果显示:各组黄颡鱼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雄鱼SGR差异不显著(P>0.05),雌鱼YC5组显著低于YC2组(P<0.05);各组网箱中黄颡鱼雌雄比例差异不显著,且对黄颡鱼SGR的影响不显著(P>0.05),而各组雄性黄颡鱼SGR显著大于雌性黄颡鱼SGR(P<0.05)。各组FCR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黄颡鱼体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YC3组雄鱼CF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雄鱼VSI先升高后降低,其中YC5组差异显著(P<0.05);各组雌鱼内脏团指数(VSI)逐渐降低,其中YC4、YC5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性别显著影响了黄颡鱼的肥满度。YC4、YC5组血清胆固醇显著上升(P<0.05);YC5组甘油三酯含量和密度脂蛋白含量最高。抗氧化体系指标中,YC5组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各组与胃肠组织通透性相关的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切片结果显示,YC5组肝脏细胞的细胞核变大,且出现聚集;肠道绒毛稀疏、固有层增厚;胃部结构也出现轻度损伤。综上所述,日粮添加1%酵母培养物后,提高了黄颡鱼的生长性能和存活率;改善了 YC4、YC5组黄颡鱼粗脂肪、粗蛋白的降低;但YC5组黄颡鱼各项指标仍没有得到改善。根据豆粕剂量-SGR回归方程,建议黄颡鱼日粮中豆粕最适添加量可达到27.5%,较试验一增加了 5.17个百分点。第三部分:天然植物复合物对黄颡鱼生长健康以及豆粕损伤修复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中草药复合物对黄颡鱼生长健康以及豆粕损伤修复作用的影响。日粮配方在试验一的基础上,每组添加600mg/kg中草药复合物(RC2、RC3、RC4、RC5),即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网箱),每个网箱40尾鱼,初始体重为(17.58±0.17)g的黄颡鱼在池塘网箱中养殖70 d。结果显示:各组黄颡鱼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雌、雄黄颡鱼SGR均在RC4组最高,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采样时RC3组雄/雌鱼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各组黄颡鱼雄雌比例差异对黄颡鱼SGR影响不显著(P>0.05);雄鱼SGR显著高于雌鱼SGR(P<0.05)。各组黄颡鱼体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RC5组雄鱼肝胰脏指数(HIS)显著低于RC2组(P<0.05)。与RC2组比较,RC4组总蛋白含量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P<0.05)。各组抗氧化指标发生了一些变化。各组间二胺氧化酶差异不显著(P>0.05),与RC2组比较,RC3、RC4、RC5组D乳酸含量均降低,其中RC3、RC4组差异显著(P<0.05)。切片结果显示:RC5组肝脏细胞出现空泡,细胞核发生聚集;部分肠道皱襞前端出现空隙,胃部部分柱状上皮细胞出现糜散。综上所述,日粮添加0.06%中草药复合物后,提高了黄颡鱼存活率和生长性能;有效缓解了 RC4、RC5组体脂肪、体蛋白的降低;缓解了日粮豆粕引起的氧化应激;并改善了肝肠胃组织结构,但RC5组仍有炎症情况出现。根据回归方程,建议黄颡鱼日粮豆粕最高添加量为42.25%,较试验一增加了 17.92个百分点。第四部分:不同豆粕水平及两种添加剂对黄颡鱼肠道菌群的影响基于试验一、二、三得出的初步结论,本试验挑选C2组、C5组、YC5组以及RC5组共计4组,进行日粮豆粕含量和两种添加剂对黄颡鱼肠道菌群结构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高豆粕组(C5)黄颡鱼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高于低豆粕组(C2);添加酵母培养物和中草药复合物后(YC5、RC5),黄颡鱼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和丰度高于高豆粕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厚壁杆菌门(Firmicutes)为C2组和C5组的优势菌群,YC5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厚壁杆菌门(Firmicutes)、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RC5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杆菌门(Firmicutes)、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C5组较C2组变形菌门占比增加35.67%,梭杆菌门占比减少37.86%,鲸杆菌属占比降低了 37.86%,邻单胞菌属占比增加了 26.87%;与C5组结果比较,YC5组变形菌门占比增加26.05%,梭杆菌门占比减少33.36%,鲸杆菌属占比降低了 33.36%,邻单胞菌属占比降低了 22.37%;相似地,RC5组变形菌门占比增加33.85%,梭杆菌门占比减少48.44%,鲸杆菌属占比减少了 48.44%,邻单胞菌属占比降低了 28.65%。基于属水平进行的组间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与C2组比较,C5组有6种菌属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梭菌属下调、邻单胞菌属上调(P<0.05);与C5组比较,YC5组有16种菌属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芽孢杆菌显著上调(P<0.05);与C5组比较,RC5组有56种菌属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邻单胞菌属显著下调(P<0.05)。结果表明,豆粕组黄颡鱼肠道菌群结构较为单一,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梭杆菌门、厚壁杆菌门;日粮豆粕含量增加使变形菌门数量增加,梭杆菌门数量降低;两种添加剂有效改善了黄颡鱼肠道菌群的单一化,均促进黄颡鱼有益菌的繁殖,抑制有害菌的数量,对维护肠道菌群动态平衡具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