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跨境货物运输能力持续紧张和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下,口岸作为承接国内外货运的节点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拥堵和延误现象。近年来公路口岸服务效率低下导致运输延误事件频发,基础设施水平逐渐成为限制口岸发展的“瓶颈”和威胁跨境运输时间的重要因素。顺畅、高效的跨境货运网络是跨境贸易的基础和保障,其中口岸节点对网络通达性和运行效率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也给其他交通运输行业带来巨大压力。现有改善措施大多通过优化交通基础设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口岸屏蔽效应视角的跨境物流网络演化机理研究”—以澜湄合作为例,项目编号:7186402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跨境货物运输能力持续紧张和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下,口岸作为承接国内外货运的节点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拥堵和延误现象。近年来公路口岸服务效率低下导致运输延误事件频发,基础设施水平逐渐成为限制口岸发展的“瓶颈”和威胁跨境运输时间的重要因素。顺畅、高效的跨境货运网络是跨境贸易的基础和保障,其中口岸节点对网络通达性和运行效率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也给其他交通运输行业带来巨大压力。现有改善措施大多通过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如增加道路、人力等以提高网络运输效率,这类措施不仅耗时耗力、投资成本高,且收效甚微。因此,如何通过提高现有基础设施利用率实现跨境物流合作高效对接,是未来跨境贸易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网络是流量流动的载体,探究跨境货运网络的结构特征对流分配过程有重大意义。故本文结合复杂网络理论系统评价了公路口岸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程度,为后续的公路口岸节点用约束对网络运输的影响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揭示了近年跨境货运网络结构的演变规律,挖掘网络流动态分配过程中公路口岸的阻抗作用对货流量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本文对跨境运输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主要方向为跨国通道的内在机理和影响因素等,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应用上都已经发展较为成熟,但极少学者以口岸枢纽的视角构建跨境货运网络对跨境运输展开研究,且针对节点阻抗作用对网络流影响的研究更是存在空白,因此本文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2.构建公路口岸竞争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改进,并对节点间的联系强度进行量化。以联系强度为边权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探究跨境货运网络的基本统计性质及机构的时空演变规律,深入剖析了基于公路口岸-起讫城市的联系强度、优势及其动态运输过程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澜湄合作区域为例基于节点间的联系强度构建研究区域内跨境货运网络拓扑结构图,并通过2010年、2014年和2017年的网络可视化对节点的统计特征向量以及结构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联系强度分布方面,对研究区域内的联系强度运用Arc GIS软件进行可视化,联系格局呈现出东北密西南疏的态势。然后,以节点间的联系强度对网络边进行赋值,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深入分析跨境货运网络的动态演变过程。借助Python软件对研究区域内的基本统计特征指标进行分析得出,跨境货运网络的规模在逐渐扩大,2010年-2017年连线和连通节点的数量在增多。跨境货运网络具有无标度网络特征,大量的连接集中于少数的公路口岸节点,导致网络发展极不均衡的局面,关键口岸节点负载过重,发生延误时对网络总体运输效率影响较大。3.公路口岸对货流的阻抗作用是影响整个跨境货运网络吞吐量及形成口岸延误的关键因素。公路口岸的延误程度直接影响跨境货运网路运输效率的高低,因此将公路口岸节点的延误考虑进跨境货运网络的构建中,借鉴美国道路拥堵评价指标对口岸服务能力的阈值进行定义。综合提出一种考虑口岸约束的跨境网络动态流量分配算法,该算法充分考虑了公路口岸节点延误程度对网络总成本以及跨境货流路径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公路口岸服务效率低下,对货流产生一定阻抗作用时,大部分货流会选择继续由原口岸进行通关,但是由于延误成本的增加,也会迫使小部分流量转移至备选口岸进行通关,且选择路径重置流量均为邻近口岸所捕获。
其他文献
变形分析的目的是利用数学模型对变形体的变形趋势进行预测,为变形体的结构健康分析和预警提供一定依据,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或减小灾害的发生。常见的变形分析方法只考虑了监测点位的时间相关性,而未考虑监测点之间的空间相关性,不能充分利用监测点之间的时空相关信息。Kriging插值、多项式插值等空间分析方法又只考虑了监测点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忽略了监测点位的时间相关性。时空自回归模型在变形分析领域的使用
小汽车使用的快速增长加剧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在不断地完善,然而在居民出行方式结构中,公交出行比例并未得到显著提升。因此,坚持发展低碳绿色出行,从小汽车用户群体中挖掘出潜在的公交使用者,逐步引导其向公交转移,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出行分担率,是我国目前亟需解决的交通问题。本文采用昆明市小汽车用户出行调查数据,对小汽车用户的公交出行行为进行分析,并重点研究了小汽车用户
摒弃了传统全钢薄壁杆件焊接方式,轻量化客车车身骨架使用了轻质材料铝合金和高强度钢通过薄壁杆件连接而成,减轻了客车车身骨架重量,实现了节约能耗,降低排放的目的。但铝合金和高强度钢同时使用对传统的焊接接头的结构性能有所下降。为了保证客车车身达到轻量化的效果的同时并能改善轻量化车身骨架的强度、刚度以及疲劳等性能,本文从客车车身骨架连接接头入手,对车身骨架中典型的T-型连接接头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接
随着柴油机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伴随而来的柴油机缸内燃气泄漏、活塞-环组-缸套摩擦副润滑油消耗等密封问题也日益显著,密封性能已成为高效清洁柴油机研发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为此以一款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结合温度场试验研究,建立了活塞组件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仿真与试验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了活塞组件结构参数对活塞-环组-缸套摩擦副密封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建立了活塞组件动力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建设行业突飞猛进,高速公路网络越来越密集,公路隧道在修建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穿越一个或多个煤系地层采空区。作为一种特殊的不良地质条件,煤层采空区具有软弱性及空间变异性,不仅对自然环境和地质环境产生破坏,还会对隧道施工及安全运营带来巨大潜在危害。因此,开展公路隧道穿越煤层采空区群的稳定性分析及加固措施研究,确保公路隧道安全通过采空区地段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以召(夸)泸(
由于针对性标准和规范的匮乏,目前山区公路警告标志的设计和设置等技术方法主要依赖于经验和原则性规范的参考,鲜有研究聚焦于山区低等级公路的警告标志,基于驾驶人的认知和行为角度出发的警告标志设置标准和规范的制定研究也较罕见。而山区公路警告标志的设计、设置和有效性评价等工程实践亟需针对性的理论研究支撑,研究驾驶人对警告标志的认知和行为特性是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关键环节。因此,本课题通过对驾驶人的认知和行为
不同出行者在面对具有不确定性因素的出行时会表现出不同的风险态度,出行者对于出行时间的风险态度是影响出行决策行为的重要因素。出行时间的可靠性是衡量交通系统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出行者而言,出行时间的可靠性具有价值。对出行时间风险态度和出行时间可靠性价值的研究是揭示交通行为机理、优化交通需求模型的重要基础。本文采用昆明市居民出行意愿调查数据,对通勤者出行时间风险态度的测度和影响因素以及出行时间风险态度
为了获得层状节理岩体中深埋隧洞围岩应力场的解析解,利用基于fmincon优化函数的障碍函数法求解隧洞边界向复平面内单位圆的映射函数,并根据地下工程可靠度理论建立映射收敛的结构失效准则。基于解析解的计算结果分析了直墙三心拱巷道的几何参数的变化对围岩应力引起的形状效应与尺寸效应。将节理近似为隧道周边的裂纹,分析了隧洞周边节理面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研究了应力强度因子由于裂纹倾角和位置变化的各向异性规律,揭
对短时间内的交通流进行实时精准的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顺利完成智慧交通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基础。交通流的时空相关性、随机性性及突变性在短时间内十分突出,路网中某个路段一旦发生异常交通情况,对上下游路段的交通都会造成影响。传统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因对交通流影响因素考虑过少或所使用的算法自身具有局限性等无法在交通流波动较大时进行准确的预测,没有办法充分满足日益增长的实时交通预测需求。本
城市中发生的突发事故通常对城市交通的正常秩序有着非常大的破坏作用,而在突发事故发生后,若应急车辆救援不及时,会导致更大的人员损失与经济损失。因此,应急车辆安全而快速的到达事故现场显得十分重要。虽然法律赋予了应急车辆在道路上的绝对优先通行权,但是社会车辆对应急车辆的通行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因素,特别是在交通拥堵路段,应急车辆很难保证优先通行。而城市交通大部分的延误产生于道路交叉口,在交叉口实施应急车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