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以来,一大批“90后”大学生逐渐进入高校,已经成为我国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主体。相比起以往的“70后”,“80后”大学生,现代的“90后”大学生表现出很多新的特点:成长于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他们,从小就感受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现实,一些“90后”大学生往往更加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在价值判断上,功利化倾向明显,在大学生思想成长方面,这种功利性则表现为对于个人职业发展更加明确,而忽视时事政治;作为独生子女,“90后”一代得到家庭更多的关爱与呵护,也享受着经济发展带来的优越的生活条件。大部分“90后”大学生表现更加强烈的个性色彩和更为淡薄的集体意识;得益于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90后”大学生对于科技进步更为敏感,却容易过分依赖科技创造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尽管拥有更为丰富的物质条件,而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为脆弱;尽管外在表现更为成熟化,而其情感却表现出更强的依赖性。正是由于“90后”大学生拥有如此多鲜明的性格特征,这也给现代中国高校对于“90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也要求高校学生管理者不断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提高“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本论文基于对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大学生的抽样调查,从家庭状况、思想认知、性格特征、就业意向等不同角度研究了“90后”大学生与“80后”大学生的性格差异,进而深入探讨这种个性差异来源于哪些因素,并在对于“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征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充分把握“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征,构建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本文在研究“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时,将其纳入计划生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改革开放、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及高校培养机制改革等特殊的历史环境之中,通过对造成“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征的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教育因素,经济因素,以及制度因素的深入研究和剖析而得出结论:社会变革带来“90后”大学生家庭环境的巨大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90后”大学生思想意识产生剧烈的冲击;全球背景下,西方文化对“90后”大学生思想认知造成重要的影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给“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高校培养机制改革使“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复杂化。我国高校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加强主旋律教育。通过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坚持党建带团建,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牢牢把握分团委、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实现学生自我教育。
高校还应该适应社会变革发展,加强工作内容创新。主要可以尝试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制定奖惩制度;深入社会实践,注重点面结合;紧跟时代科技发展,探索学生管理新思路。针对“90后”大学生的脆弱心理,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者还应该关注“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在高校课程体系建设中,注重“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抗压能力;建立心理困难生档案,跟踪其动态;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制度。此外,充分调动“90后”大学生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推行差异化的教育策略也将有利于提升现代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90后”大学生有其特有的性格特征,这也催促我国的高校教育管理者,紧抓时代脉搏,充分研究“90后”大学生的差异特征,持续改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以此发挥“90后”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克服其自我意识和功利心,磨练其心智、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建立一套有助于“90后”大学生全方面素质发展的系统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