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极高,已成为严重的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急性脑梗死后如何减少残死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是当前的重要任务。[目的]本研究以线栓法复制大鼠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模型,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观察rhG-CSF在实验模型中的脑保护和功能重塑作用,探讨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行性,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70~290g,完全随机法进行分组,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药物组,各组又分为1d、4d、7d、10d四个时间段,共12组,每组9只,共用大鼠108只。采用koizumi线栓法制作缺血模型,药物组皮下注射rhG-CSF,假手术组和缺血组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比。观察记录大鼠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后,各时间段组间动物神经功能改变,并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面积、HE染色法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评价rhG-CSF脑保护作用和减轻大脑病理组织学损害的程度;RT-PCR法检测脑组织内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mRNA表达,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S-100β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探讨rhG-CSF对神经、血管再生的影响及减轻生化损害的程度。[结果]1、病理组织学:假手术组未见明显异常;缺血组显示神经元细胞核崩解,胞质水肿,胶质细胞增生等;药物组观察到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增生明显;1d时即有大的神经前体细胞移向缺血区;4d时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形成淋巴套;7d血管密度增高;10d时淋巴细胞减少;2、药物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缺血组少(p<0.05),假手术组未见神经功能缺损;3、假手术组可见少量S-100β表达,缺血组明显增加,药物组有所增加,而缺血组增加更为明显(p<0.05);4、缺血组及药物组1-10天GAP-43均呈增高趋势,二组各时间表达量均有区别(P<0.01);5、缺血组VEGF表达1-10天内缓慢增高;药物组上调VEGF表达,1-4天逐渐增高,4天时达到高峰,4-10天有降低趋势;1-7天表达量均高于缺血组,10天时与假手术组相比仍有差别。[结论]1、rhG-CSF能减少梗死大鼠的脑梗死体积,降低神经功能损害;2、rhG-CSF减少S-100β含量,减轻胶质细胞损伤,间接发挥脑保护作用。3、rhG-CSF能促使GAP-43 mRNA表达增强和表达时间延长,促进神经轴突再生,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修复;并上调VEGF蛋白合成,促其表达高峰的提前形成与峰值上升,使梗死周边区微血管形成和血液供应的改善加速;分子水平上直接促轴突再生及血管重建,从而提高其功能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