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干流沉积物和沿岸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源解析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1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金属对周围的环境和人类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随着目前各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重金属日益增多,引发大众关注。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内部,干流周边人类活动频繁,汇集了高度发展的城市群。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给周围环境带来了不少挑战。沉积物和土壤作为输送环境物质的载体,也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影响。目前关于长江干流重金属的研究多是集中于下游长江口某一区域沉积物或者土壤的单一方面,整个长江干流系统的沉积物和土壤的重金属含量情况尚未明确。为此,本研究从长江源头沱沱河至长江入海口的23个地区布设50个采样点,共采集两个时期(枯水期和丰水期)整个长江干流沿线的沉积物和土壤样品共108个,测定其重金属含量,并对其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力求追溯重金属的污染源。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长江干流沉积物重金属中,对人体毒害作用最大的四种重金属元素为Pb、Cr、Cd、As。其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平均含量为中国水系沉积物背景值的2.40、2.71、13.88、13.97倍以及2.10、2.77、9.97、10.31倍。其余各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也有超标现象。比如枯水期和丰水期沉积物Cu、Zn、Ni、Mn的平均含量分别是背景值的2.03、2.69、2.60、1.36倍以及1.67、1.99、2.48、1.15倍。相比其他研究结果,长江干流沉积物重金属在过去十年间早已有了累积现象,局部区域有的重金属元素甚至高于本研究水平,由于国家目前正在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沿长江干流的城市群多,人口分布相对也更密集,长江干流的沉积物重金属平均含量要高于其他河流相比国内外其他重要河流。(2)长江干流土壤重金属中,对人体毒害作用最大的四种重金属元素Pb、Cr、Cd、As其在枯水期的平均含量为中国土壤背景值的1.97、3.69、13.82、11.41倍。Pb、Cr和As在丰水期的平均含量为中国土壤背景值的2.11、2.24、6.02倍。其余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值也都不同程度超过中国土壤背景值,其中枯水期和丰水期土壤Cu、Zn、Ni、M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背景值的2.74、2.43、2.87、2.04倍以及1.86、2.38、2.15、1.32倍。其中枯水期Cr、Cd和As的平均含量超过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筛选值,分别是标准筛选值的1.13、4.47和4.26倍,丰水期只有As含量超过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筛选值,是标准筛选值的2.25倍。由于近年长江沿线工农业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加剧、工业污水的排放以及农田施肥灌溉,使得长江干流沿岸土壤重金属含量相比先前的研究有着增加趋势,但目前的含量水平目前处于中等水平,仍有较大的治理空间。(3)采用不同评价方法(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整个长江干流沿线的沉积物和土壤作出评价后发现,As和Cd是超标较为严重的两种元素,在各个时期的不同介质中超标都比较严重,需加强防范和治理。污染程度方面,上游成渝经济区、宜昌三峡段及长江中游城市群污染程度较高,同时具有较高污染风险,整体看来整个长江干流上游和下游污染程度及污染风险相对中游较低。可能是由于中游地区城市分布较为密集,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上游地区人口分布稀疏,受人类影响较小,下游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迅速,对重金属的处理技术可能较为超前,管理更为严格。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比土壤的大,枯水期污染情况比丰水期污染情况严重,可能是因为沉积物作为重金属的“汇”,汇集着多方面来源的重金属,另一方面由于丰水期降水充沛,对长江干流沉积物和土壤中的重金属具有一定的“稀释”作用。(4)结合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法的源解析结果表明长江干流沉积物和土壤的重金属来源与工业活动、沿岸工厂作业、污水排放、农业灌溉、自然来源息息相关。结合长江干流各地区统计数据结果获悉重金属来源情况,上游自然源为主,中游以工农业为主的人为源为主,下游以人类活动为主的人为源。因此,应控制沿岸的重金属入湖量控制,对沿岸工业生产基地进行排污监控,对农业肥料以及灌溉用水进行定期监测,力求从源头上对重金属进行控制。
其他文献
研究流域三生空间耦合协调度下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分布变化特征与突变距离及两者的相关性,对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85-2020年元江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分析了土地利用、三生空间耦合协调度与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特征。借助分布指数模型、Pettitt突变检验与Pearson相关等分析方法,对流域三生空间不同耦合协调度下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分布变化特征与突
学位
泸水市作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区,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在后备耕地资源短缺的现状下,部分耕地因分布不合理而面临着退耕的的处境;城镇扩张更是受到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与此同时,怒江州正在努力将其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基地、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示范区。各种土地利用现状表明泸水市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国土空间优化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泸水市为研究区,针对
学位
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突出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处理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作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重要的一项内容,自提出以来便受到了各地区的积极响应。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城乡土地同价同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改革期间,各试点地区在实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进而影响
学位
在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旅游小镇项目已成为旅游目的地开发建设的重点。与传统旅游项目不同的是,旅游小镇开发模式已从原来的注重内容转变为注重体验。与此同时,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云南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的稳步推进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都为云南旅游小镇的开发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其开发模式的优化指明了方向。本文在系统梳理产业集群理论、旅游产业融合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可
学位
河流阶地作为记录河流地貌与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化的主要载体,其相关研究对揭示区域地质作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瑞丽江发育在我国云南德宏西南部,是中缅两国界河,构造活动频繁,且河流阶地发育,但瑞丽江阶地演化到底是怎样的?活动断裂对瑞丽江河流阶地演化的约束机制如何尚未得到揭示。基于此,本文选取瑞丽江河流阶地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优势,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Landsat8遥感影像以及Sentinel-
学位
碳循环是地球系统中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河流中的溶解无机碳(DIC)常常反映了流域气候与环境的变化,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河流的水化学组成可为了解碳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重要线索。长江上游地区对气候和环境变化敏感,生态环境易受干扰,但该区域的DIC来源和影响因素及时空变化情况尚不清楚。本研究以长江上游干流为对象,通过枯水期和丰水期的采样,测定了水
学位
哀牢山-无量山位于云南省中部普洱市景东县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其人文底蕴丰厚,自然景观独特,生态保护良好,地质背景较复杂。由于我国国家公园相关研究发展较落后,哀牢山-无量山(两山)公园项目目前仍处于调研阶段,区域的背景研究较少。目前应用遥感技术对区域生态环境等的监测研究众多、技术成熟,使用DEM数据进行数字地形分析研究和应用较为成熟。因此,本研究通过总结已有的资料成果,利用先验的野外调查结果,应用内业
学位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哺乳动物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大熊猫属唯一的现生代表,是我国独有的珍稀物种和国宝。大熊猫支系的演化历史自晚中新世至现今已有近八百万年。作为食肉目的成员,大熊猫却具有高度专一化的竹食性饮食,这种反常的食性在其演化上是何时因何产生的一直引起现生生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广泛关注。对大熊猫支系食性演化过程的重建,可以了解其在不同演化阶段的食性,为其生活习
学位
太阳风源自太阳大气并覆盖整个日球层,在理想磁流体近似下,太阳风等离子体与行星际磁场冻结在一起,在空间呈现为一种连续的Parker螺旋分布,同时携带着能量以及物质向外传输。但实际的情况非常复杂,近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太阳风从日冕之初就具有不规则的运动方向,存在普遍的磁场“折返”现象。多年来卫星探测获取到了地球临近空间太阳风的大量资料,观测到日冕中普遍存在向外传播的Alfvén波,由于其产生、耗散及共振
学位
太平洋区域飓风活动强烈,每年飓风都造成数千人员伤亡,为了对飓风路径、位置,等级等进行预测,采用海浪场模拟和地震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飓风运动期间地脉动特征进行研究。本文从IRIS网站下载了欧洲、北美、南美、非洲和澳洲区域34个陆地台和西北、中部太平洋区域13个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台站以及南太平洋区域8个水听器(Hydrophone)台站的数据,采用FK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