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对蜂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进行了临床前瞻性研究,根据受试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来观察蜂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改善作用,客观评价蜂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应,为本疗法的推广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0例均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列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治疗组(蜂针组)30例,对照组(温针组)30例,治疗组选取的穴位为:内膝眼、犊鼻、血海、梁丘,治疗组采取蜂针的治疗方法,每周两次,十次为一疗程;对照组选取穴位为:犊鼻、内膝眼,血海、梁丘、膝阳关、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采取温针治疗的方法,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每周两次,十次为一疗程。治疗组与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定法、WOMAC膝关节评分量表,在第1次治疗前及每次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膝关节各项功能进行评估,并及在第一次治疗开始、治疗治疗第10次结束时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进行前后评分的统计学分析,得出较客观的评价。结果:经治疗后观察比较,1、治疗前后治疗组、对照组VAS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2、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VAS积分改变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后治疗组、对照组WOMAC评分中疼痛、僵硬度、关节活动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4、治疗后两组WOMAC评分中疼痛、僵硬度、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5、治疗前后治疗组、对照组SF-36得分比较表明: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6、治疗后两组SF-36得分比较,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变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总之,治疗组选穴少,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治疗方面,两组均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其中以蜂针组最为明显,提示该组在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症状方面具有最积极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