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XA6与PBX2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相互作用的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nydbw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HOXA6是重要的转录因子,对DNA的转录过程起着调控作用,HOXA6基因在许多癌症中起致癌基因的作用。然而,HOXA6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我们发现HOXA6蛋白可能与PBX2相互作用以发挥致癌作用。已有研究证实,转录因子PBX2在胃癌中表达上调,并能促进肿瘤的侵袭、转移。HOXA6与PBX2能否相互作用,它们在胃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课题旨在阐明HOXA6在胃癌细胞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明确HOXA6对胃癌细胞侵袭与转移潜能的促进作用,并进一步揭示HOXA6通过何种途径作用于PBX2,进而促进肿瘤细胞侵袭迁移,为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重要线索和可能的药物靶点。方法:1、Western blot检测HOXA6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2、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化观察HOXA6在正常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收集相应的临床病理资料,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观察HOXA6(+)或高表达/HOXA6(-)或低表达病人的预后。3.采用EdU、CCK8及平板克隆实验,检测HOXA6过表达表达胃癌细胞增殖。罗丹明-鬼笔环肽染色,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察F-微丝的分布。采用划痕、Transwell及Matrigel侵袭小室等评估HOXA6的表达对肿瘤细胞侵袭转移。4.构建HOXA6 si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建立裸鼠尾静脉肺转移模型,观察HOXA6 siRNA转移瘤的大小及数目,q-RT-PCR方法及免疫组化观察转移瘤中 HOXA6、E-Cadherin 表达。5.通过免疫共沉淀观察HOXA6与PBX2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通过放线菌酮实验检测PBX2与HOXA6稳定性。6.Western blot检测多种胃癌细胞PBX2和HOXA6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组化检测PBX2和HOXA6的表达;Spearman检验癌旁胃粘膜和胃癌组织中相关分析。7.体内检测PBX2和HOXA6过表达或敲低后q-RT-PCR及免疫组化观察转移瘤中 HOXA6、PBX2、E-Cadherin 表达。结果:1.HOXA6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量均上调。2.HOXA6表达与胃癌患者的分化、淋巴结转移、AJCC分期、TNM分期及不良生存结局密切相关,与年龄、性别无关。3.过表达HOXA6可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反之,HOXA6敲低则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4.HOXA6可以与PBX2发生相互作用并使其稳定。5.HOXA6和PBX2在胃癌细胞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敲低HOXA6可逆转PBX2诱导的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敲低PBX2可逆转HOXA6诱导的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6.在体内,HOXA6可以促进胃癌细胞肺转移,敲低PBX2可逆转HOXA6诱导的肺转移的能力。结论:HOXA6在胃癌中表达明显上调,HOXA6高表达的患者与不良生存结局密切相关,HOXA6发挥致癌基因的作用;HOXA6过表达促进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HOXA6可以与PBX2协同作用并使其稳定,HOXA6-PBX2轴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靶点,可能为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重要线索和可能的药物治疗靶点。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节的炎症活动最终会导致患者出现关节功能障碍,致畸致残。RA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关节滑膜增生,血管新生和血管翳形成,继而侵蚀关节,最终结局是关节破坏和畸形。尽管RA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可以明确的是,在RA发生发展过程中,滑膜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 1ik
目的:劳力型重症中暑因合并横纹肌溶解(RM)、急性肾损伤(AKI)等,其致残率及死亡率明显增加。因此,深入了解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细胞损伤机制,将为患者救治提供临床参考及潜在的治疗靶点。方法1、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9年6月南部战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以90天结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以RM、AKI及RM&AKI进行队列研究,利用多因素Logistics及Cox回归
研究背景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伴有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突然丧失的严重损伤。脊髓损伤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临床问题。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继发性损伤的机制中,氧化应激介导的炎症反应是最重要的,其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着脊髓损伤后遗症的发生。小胶质细胞是脊髓损伤病理过程的标志,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炎症细胞,在神经炎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背景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肺泡毛细血管屏障损伤,导致弥漫性肺间质和肺泡水肿,引起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目前ARDS依旧居高不下的致病率和致死率提示其中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生物信息学通过分析芯片等检测到的数据,可以高效获得一些ALI/A
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不完全明确。主要病理基础是滑膜炎症和血管翳的形成。其中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sast-like synoviocyte,FLS)是RA的关键效应细胞。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不仅凋亡减少、异常增生,在功能和行为上也出现异常,其具有较强的迁移和侵
研究背景肾细胞癌约占所有成人恶性肿瘤中的3%,且随社会经济发展在全球发病率逐年上升,肾细胞癌存在多个亚型,以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最为常见且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需要进行组织病理分级及分子分型,以辅助诊疗方案制定和进行预后预测。外科手术切除局灶性ccRCC是首选方案,肾部分切除术较根治性肾切除术能提高总生存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术前需
背景及目的:胃癌治疗的总体策略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于早期中下部胃癌,传统5孔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Conventional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CLDG)已是标准治疗;随着微创理念和技术的发展,减孔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Reduced-port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RPLDG)作为一种更加微创的手术方式逐
[背景]骨关节炎(OA)是我国最为常见的关节致残性疾病,以膝OA较为多见,其病理特征包括关节软骨降解、滑膜炎症、骨赘形成、软骨下骨重塑以及其他关节结构的改变。膝OA的发病机制复杂,疾病亚型众多,其中高炎症反应型膝OA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亚型。多种致病因子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激活在软骨降解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其发生发展的具体分子机制尚未明确。非编码RNA(ncRNA)是一类不具备蛋白编码能力的RNA转录本
[背景]:糖尿病的发病不断增加,给国民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而且导致国家在卫生方面的经济负担不断增加,寻找更新更有效的预防糖尿病方法显得十分重要。蜜橘黄素为一种提取自柑橘科植物表皮的天然营养素,拥有抗炎,降血脂,维持内分泌代谢平衡,降血压等优良作用,在开发成为预防糖尿病的营养素方面拥有很高的潜在价值。[方法]:本实验利用低浓度(10 μM)和高浓度(12 μM)蜜橘黄素预防性干预LPS刺激和高糖刺激
研究背景及目的:乳腺癌(Breast cancer,BC)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其发病率已经上升为全球第一位。乳腺癌的发病机理复杂,其分子特征和临床表现形式多样,患者的预后差异很大。因此,研究乳腺癌的分子机制,寻找乳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和新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广泛表达的非编码RNA,近年研究发现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先前研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