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anin改善线粒体功能减轻LPS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or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Sepsis-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SA-AKI)是重症监护室最常见的AKI类型,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发病机制不同于缺血再灌注导致的AKI,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既往研究发现,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损伤是导致SA-AKI的重要机制,干预线粒体损伤,保护线粒体可能成为治疗SA-AKI的有效手段。Humanin是2001年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脑组织中发现的一种内源性线粒体保护蛋白,是含有24个氨基酸的线粒体多肽。在小鼠及人的正常肾脏中Humanin表达丰富。研究显示,Humanin在心、脑等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中具有强大的线粒体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凋亡、抗炎症、调节自噬及维持线粒体稳态等相关。Humanin在AKI中是否发挥保护作用,目前尚无报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是调控线粒体稳态的关键因子,可通过调控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的转录和表达,促进线粒体的生物发生,发挥保护作用。有研究证实Humanin能上调小鼠胰岛β细胞AMPK/PGC1-α信号通路,改善线粒体损伤,在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中发挥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SA-AKI的动物及细胞模型中,探讨Humanin是否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起保护作用,为SA-AKI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基础。目的(1)明确Humanin在LPS诱导的AKI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2)探讨Humanin发挥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6~8周龄C57BL/6小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10mg/kg诱导SA-AKI模型,在LPS注射15分钟后腹腔注射Humanin(1mg/kg)。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肾损伤分子1,RT-PCR检测小鼠肾组织中炎症因子-1β(Inflammatory Factor-1β,IL-1β)和炎症因子-6(Inflammatory Factor-6,IL-6)及氧化应激相关蛋白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的转录水平。利用Western Blot、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检测小鼠肾脏PGC1-α和TFAM转录及蛋白表达变化,检测促进线粒体融合的相关分子线粒体外膜蛋白Mitofusin 1(MFN1)和Mitofusin 2(MFN2)表达的变化。电镜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损伤情况及自噬情况,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II及p62的表达变化。(2)体外实验: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uman Kidney-2,HK-2),LPS(160μg/ml)诱导内毒素血症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模型,LPS刺激15分钟后加入Humanin溶液5μmol/L共培养,48小时后MTT法检测细胞活力;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tracker标记线粒体形态;Mito SOXTM检测线粒体超氧化物含量;检测PGC1-α、TFAM、MFN1、MFN2、LC3-II及p6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1)动物实验:与对照组相比,LPS处理组,血清肌酐、尿素氮和肾损伤分子1均明显升高,腹腔注射Humanin血清中肌酐、尿素氮和肾损伤分子1均明显下降。小鼠肾组织PAS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腹腔注射24小时后,个别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丢失、肾小管肿胀及轻度的空泡样变性,未见基底膜裸露、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LPS+HN组未见明显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线粒体生物发生相关蛋白PGC1-α和TFAM及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和MFN2表达下调,腹腔注射Humanin上调其表达。电镜下观察到,与对照组及LPS+HN组相比,LPS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线粒体损伤明显,排列紊乱,变成短棒状,明显肿胀变圆,个别可观察到线粒体嵴断裂。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自噬泡明显增多,自噬相关蛋白LC3-II及自噬底物p62均明显增多,腹腔注射Humanin能够明显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自噬泡的堆积,LC3-II及p62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2)体外实验:与对照组相比,LPS可引起HK-2细胞活力下降、膜电位下降、线粒体形态成片段化、线粒体超氧化物聚积,促进线粒体生物发生相关蛋白PGC1-α和TFAM及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和MFN2表达下调,自噬相关蛋白LC3-II及自噬底物p62均明显增多;Humanin与LPS刺激的HK-2细胞共培养,可以改善上述线粒体HK-2细胞活性,减轻线粒体片段化及氧化呼吸功能损伤,上调PGC1-α、TFAM、MFN1和MFN2的表达,下调LC3-II和p62的表达。结论Humanin在SA-AKI时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损伤及改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自噬流障碍有关。PGC1-α/TFAM可能是Humanin发挥线粒体保护作用的重要信号通路。
其他文献
内酯酶是一种内酯水解酶,能够高效催化内酯类化合物酯键的水解,生成对应的羟基酸。其独特的催化特性使其广泛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化工等领域。已有报道内酯酶大部分属于金属β-内酰胺酶超家族,少数属于α/β水解折叠酶超家族,极少数属于磷酸三酯酶超家族。其中,α/β水解折叠酶超家族的成员一般是酯酶或脂肪酶,但是它们中的部分具有混杂的催化效率较低的内酯酶活性,因此不作为一般的酯酶而是内酯酶。然而,该家族的内酯酶由
BiFeO3-BaTiO3(BFO-BTO)由于其较高的居里温度和压电活性,而且存在菱形相和伪立方相共存的准同型相界结构,在相界附近能够获得较好的介电、压电和铁电性能,因而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但是,主晶相BiFeO3中的Bi元素在高温烧结过程中易挥发,并且Fe3+会变价为Fe2+,使得BFO-BTO的漏电流较高,难以在高温高压下充分极化,电学性能受到限制。本论文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0.7BiFe
三维重建一直是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过去的几年中,使用深度学习技术的单视图的三维重建和三维生成领域迅速发展。随着该领域的不断发展,已经不断的提出了许多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它们用作输入输出的形状表示对这些方法进行分类。网格作为常见的三维表达方式也被不断被研究,基于网格的三维重建通常使用图卷积技术来对模版网格进行变形去拟合真实的网格。另一方面,一些研究者将生成模型的结构作为研究
水系储能器件作为一种安全环保、工艺简单以及成本低廉的储能装置,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但受限于水较窄的电位分解窗口,水系电池的放电电压通常不高,在1.2 V左右。多数正极材料的工作电位都在水析氧电位之下,可直接在水系电解液体系中使用;要提高全电池的工作电压,具有低工作电位的负极材料的构建是关键。氧化铁因具有高的析氢过电势和较低的电荷存储电位,作为水系电池负极有望实现高容量和低工作电位。但氧化铁负极在
随着民航事业的发展,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民航领域的应用需求日益增长。机场航站楼作为民航业内人流最密集的场景,其旅客管控工作是航空安全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对航站楼旅客的监控管理还处在依靠人工的阶段,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而且工作人员容易疲劳而造成安全隐患。为了提高对航站楼旅客监控视频的智能化分析水平,本文针对旅客智能分析系统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和改进。旅客智能分析系统主要基于计算机视觉,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人
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能够将低能量光子有效地转换成高能量光子,具有发射带窄、近红外可激发、荧光寿命长、光稳定性高等优点在生物成像、治疗、显示、激光、信息安全、防伪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具有上转换发光特性的稀土离子中,Ho3+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发光中心,可实现红绿上转换发射,同时具有其他的功能特性如磁性等。对Ho3+的一系列上转换发光精确调控如Ce3+掺杂实现红光发射、非稳态上转换,为深入理
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以酶为核心的绿色生物能源制造提出迫切需求。以大宗油脂为原料,利用脂肪酶和脱羧酶的多酶级联催化合成烃类燃料,以代替传统化石燃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但目前反应过程中所存在底物传输效率差、转化率低等问题,限制了其下游的应用推广。本论文尝试基于谍标签(SpyTag)/谍捕手(SpyCatcher)的蛋白自组装策略,首先构建脂肪酶(Thermomyces lanuginosus li
环境水样中的天然雌激素一般仅限于雌酮(estrone,E1),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和雌三醇(estriol,E3),然而对于其它天然雌激素的研究较少。与此同时,乙炔雌二醇(17α-ethynylestradiol,EE2)具有较强的雌激素活性,对野生动物具有较大的危害。本文选取 E1,E2,E3,2-羟基甾酮(2-hydroxyestrone,2OHE1),16α-羟基甾酮(
软土是一种多相介质,其成分、结构复杂,历来都是岩土工程材料研究的热点。由于软土的变形具有明显的时效特征,其对工程建构筑物在长期的强度、稳定性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软土的时效变形包括固结变形和流变变形,其中流变变形稳定的时间更加漫长。目前针对软土进行的长期固结流变试验相对较少,且关于流变变形的机理还没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以膨润土、高岭土和有机土作为“流变物”和石英砂一起配置的人工土为样本,进行了长期一
电化学沉积是一种高效可控的制备有机半导体薄膜的方法。由于电化学沉积中薄膜的不可逆沉积速率较快,其与可逆自组装的“查错-修复”过程不相匹配,所以电沉积薄膜内部分子排列往往是无序的。目前,为了能有效调控电沉积过程中分子的聚集行为,在电极上得到分子排列有序的结构,研究者们发展了多种方法例如模板法,外延生长和复合物沉积等。但是,这些方法的薄膜加工过程较为复杂,或者仅仅只能在电极上得到不连续分布的纳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