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谷脑河流域薛城地区处中高山峡谷地貌,河谷深切,物理地貌十分发育,滑坡灾害规模大、频度高,是理县滑坡灾害最密集的区域,严重阻碍了流域内的经济建设及人类工程活动,威胁着沿杂谷脑河岸坡公路频繁过往的车辆及人员安全。因此,进行薛城地区滑坡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对于薛城地区滑坡地质灾害防治,以及有效降低薛城地区滑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薛城幅1:50000地质灾害调查为依托,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薛城地区滑坡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和形成控制因素及机制进行了分析,并运用Arc GIS软件,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法和确定性系数法建立薛城地区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模型,对研究区滑坡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预测和区划,取得以下研究成果和结论:(1)薛城地区位于四川省西北部,以中高山~高山地貌为主,河谷地貌演化上明显区分为缓慢下切的宽谷区及强烈下切的峡谷期。干流杂谷脑河左岸为陡立顺倾坡为主,右岸为陡倾角反倾坡;支流多为横向坡或斜向坡。岩组以薄层千枚岩为主,其次为中薄层结晶灰岩,变质砂岩。(2)区内发育了新店子滑坡、黑子坪滑坡、薛城中学后山滑坡、曾头沟滑坡、西山村滑坡、列列村滑坡等39个滑坡。以大型~特大型滑坡为主,总方量达160000×104m3。(3)薛城地区滑坡主要集中在杂谷脑河及孟屯河干流,呈线状分布,杂谷脑河及孟屯河干流发育滑坡28个,占滑坡总数的72%。受坡体结构及弧形构造的的影响,杂谷脑河干流的滑坡集中在右岸。(4)从高程上来看:杂谷脑河干流发育的23个滑坡前缘剪出口相对谷底高程多集中在0~12m和400~450m两个高程范围,形成时间上具有多期性,其中大岐山滑坡、汶山村滑坡等4个滑坡形成于宽谷期,山寨滑坡等19个滑坡形成于峡谷期,杂谷脑河干流的滑坡绝大多数滑坡形成于峡谷期。(5)滑坡类型划分:按滑坡体体积划分,滑坡以大型-特大型为主,特大型滑坡24个,大型滑13个,中小型滑坡2个;按滑体厚度划分,超深层滑坡7个,深层滑坡13个,中层滑坡17个,浅层滑坡2个;按滑坡的物质和结构来划分,土质滑坡2个,岩质滑坡37个。(6)区内斜坡变形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坡体结构、降雨、水系、人类工程活动等6个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控制的。通过统计分析可知:滑坡在斜坡坡度20~40°之间、在拔河高程0~400m之间最敏感,多发生在以千枚岩为主的地层,且坡体结构以逆向坡为主。薛城地区滑坡的形成机制地质力学概念模型概括为:弯曲-拉裂型、滑移-拉裂型、蠕滑-拉裂型三种。(7)通过分析,选取准确率较高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结果作为最终薛城地区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表明:薛城地区滑坡地质灾害极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杂谷脑河及其主要支流孟屯河沿岸,且杂谷脑河及孟屯河右岸危险性要大于左岸;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干流滑坡后缘以及蒲溪沟、曾头沟、小沟等支沟中下游坡脚区域;中危险区主要分布在杂谷脑河各支流中上游地区;低危险区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及各支沟上游,斜坡稳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