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闽宁镇回族吊庄移民语言生活调查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6年在福建省的对口帮扶下,宁夏政府在永宁县闽宁镇建立了以回族为主体的吊庄移民点。该移民点至今已有16年之久,这期间,移民的语言发生了一些变化,产生了若干新的语言现象。该移民点的语言使用状况是研究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异不可多得的典型范例,也是我们了解、研究宁夏方言和民俗的最佳窗口之一。本文运用语言接触理论、语言变异理论,通过对闽宁镇回族吊庄移民语言生活现状进行客观全面的调查,深入分析了移民迁入该地前后语言变化及变化的原因,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一、迁入闽宁镇回族吊庄后,移民语言总体情况。宁夏闽宁镇回族吊庄移民使用普通话、银川方言、固原方言以及回族话。移民能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交际对象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交际,在家里以及家乡人之间基本上使用原居住地方言(固原方言),在与迁入地居民交流时绝大部分使用“普通话+银川方言+固原方言”的混合模式,学生、大部分有过外出务工经历的青年使用银川方言,但他们与来自宁夏以外的人交流时绝大部分使用普通话,只有少数年龄大而文化程度低的移民不管在什么场合下、面对任何交际对象均使用他们的原居住地方言。回族移民在家里既使用固原方言,同时还使用回族话,有时候固原方言与回族话夹杂使用。二、除移民共有的语言特点外,回族移民的语言使用有自身显著的特点。宁夏闽宁镇回族吊庄中所占一半以上的回族移民在语言使用方面有自己显著的特征,其语音系统和声调与同属方言区汉族一致,但因为自身历史形成中族源多元及宗教信仰的原因,致使他们的词汇和说话方式呈现出与同属方言区汉族同中存异、异中趋同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回族移民特有的词汇、音形相同回汉意义所指不同的词、回汉叫法不同的词、名词喜欢儿化、过于谦虚的说话方式等方面。三、迁入闽宁镇吊庄后,迁入地的语言格局发生了若干变化。宁夏闽宁镇回族吊庄是宁夏建立的25处吊庄移民点中唯一一处以回族为主体的移民点,这种模式打破了以往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在以回族吊庄为主的回汉杂居生活中,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使用个(群)体间的语言生活发生了变化。包括:移民的进入改变了迁入地语言的格局,移民原方言变成了弱势方言;出现了多方言混杂的准普通话现象;原方言与迁入地方言形成了并存且竞争的态势;移民原方言中的部分土语词濒临消亡或已经消亡等。四、导致移民语言生活变化的原因较多,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频繁外出导致了移民方言与迁入地主流方言银川方言的接触。这是导致移民语言变化的主要原因;身份认同是导致移民个体语言变化的重要原因;日常交际需求是导致语言整体变化的根本原因;和谐进步的民族观是移民语言变化的强大动力。
其他文献
用户细分是产业竞争情报理论方法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以风能产业为例,以2011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等为主要研究样本,基于产业展览会参加者群体分析,将产业竞争情报的主
从健康传播的视角分析如何作好大众健康类图书的出版和营销工作,将健康传播的传播策略运用到大众健康类图书的出版中,以健康传播的理念科学地传播健康知识。
本研究通过分析微博平台有关"新生代"农民工的微博舆情,探讨新技术环境下"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数字鸿沟和数字融入问题。研究采用内容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揭示有关"新生代"农
当前"打老虎"、"拍苍蝇"式的问责往往只有在小问题积累成大问题的情况下才能见效,这不利于问责的普及与深入。将问责与绩效评估结合的"全过程绩效问责"正好可以弥补当前问责
我国民办高校现行会计制度既不规范也不统一。文章对美国私立大学会计制度的特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建立我国民办高校会计制度有一点有益的启示。
对焦虑产生的原因从理论上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研究调查结果,有助于我们认识焦虑的性质及其发展形势,以积极地指导人们减轻和治疗焦虑症。
时间的匆匆流逝、一去不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时间经验,然而在经典物理学所描述的世界中,却看不到时间,这种时间感仅仅被当作一种幻觉。与此相关的物理学不仅描述了一
地表覆盖物主要分为有机地表覆盖物与无机地表覆盖物,在城市林业建设过程中,有机覆盖物不仅可以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还可以减少沙尘天气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危害,彩色的覆盖物更
毛发红糠疹是皮肤科比较顽固的病症,目前西药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从中医理论阐述其发病机理,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持久,副反应小,效果显著。
激光打印文件的文字色料与印文色料形成先后顺序的检验是文件检验领域的难题之一。除了从传统的显微检验法来判断激光打印文件的朱墨时序,还可以从定影转印法、测量笔画增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