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平原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经济发展协调度时空演化分析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o55121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镇化也飞速发展,人们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愈发明显。但是由于我国区域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也千差万别,基本公共服务在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未能得到有效保障,一些民生保障非均等化矛盾日益突出,这又会严重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就需要对一个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是否协调做出判断,通过这一判断对地区的社会发展起到引领作用。2016年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到,要使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机制建立和健全,增强区域间各城市联系,实现城市群高效协调发展。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逐渐凸显,同时作为我国城镇化的主要形态,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供需也成为一大关注点,因此要实现城市群的高效协调发展,研究城市群的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就显得极为迫切。关中平原城市群于2018年1月由国务院批复,是我国西部地区的第二大国家级城市群,研究其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时空演化,不仅对其本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还可增强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同时还可支撑我国向西开放战略。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本文研究区域,构建基本公共服务(Basic Public Services)-城镇化(Urbanization)-经济(Economic)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BPSUE系统),利用熵权法对2000-2017年关中平原城市群11个地级市BPSU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得到其协调度结果,分析其时空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来分析BPSUE系统协调度时空演化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促进BPSUE系统协调发展的建议。本文创新之处在于突破以往两两系统之间的研究,首次将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经济发展三个系统纳入一个框架来建立BPSUE系统,同时从地理学角度出发,结合地理学研究方法与技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可视性与直观性,对其BPSUE系统协调度时空演化进行深入分析。(1)关中平原城市群在中西部国家级城市群中,城市数量最少,经济体量最少,经济实力也相对较弱,城市群发育程度低。其BPSUE系统得分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各城市综合得分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城市间差异较大;各城市BPSUE系统耦合度水平一直呈上升发展趋势,整个关中平原城市群BPSUE系统耦合度从2000年0.709上升到2017年0.885,耦合度水平较高,由磨合耦合阶段发展到高水平的耦合阶段;各城市BPSUE系统协调度同样处于上升状态,各节点城市与中心城市差距较大,整个关中平原城市群BPSUE系统协调度由2000年0.137上升到2017年0.271,协调度水平较低,处于中度失调阶段。(2)从时间上来看,各城市各子系统表现出明显的地域非均等性和平稳上升的稳定性。自2000年以来基本上呈上升发展趋势,且各城市间各子系统差距均呈扩大态势。耦合度时序分析,2000-2017年间,关中平原城市群各城市BPSUE系统耦合度大致可以分成两个时间段,以2008年为界,2008年以前各城市的耦合度差异较大,2008年之后各市的耦合度基本保持在0.8-0.9之间。协调度时序分析,2000-2017年间,关中平原城市群及各城市BPSUE系统协调度整体上呈现出平稳上升的良性发展趋势,协调度整体偏低,且协调度差异较大。(3)从空间分布上来看,2000-2017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各市协调类型空间演化差异较大,逐步形成了由沿着东北-西南方向的“中间凸起,两翼偏低”的空间格局逐渐演变成以西安市为中心向外延伸辐射的“单核”格局;从空间结构来分析,2000-2017年关中平原城市群整体上空间结构格局未发生明显改变,始终呈现出“一主两副”空间结构特征,地理集中程度表现为逐渐增强的趋势。“一主”为以西安为中心的主要集聚区,“两副”指的是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两翼为副中心的次一级的集中区,总体上向区域中心集中。(4)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关中平原城市群BPSUE系统协调度时空演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政策、产业结构、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和城镇化对BPSUE系统协调度产生一定影响。其中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城镇化产生正面影响,地方政策和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产生正负影响。(5)基于上述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促进关中平原城市群BPSUE系统协调发展的建议:充分发掘自身优势,大力推进地区经济发展;正确制定地方政策,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管控财政支出,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转变政府发展理念,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协同功能,建立交流平台和合作机制。
其他文献
中国“八景”景观从先秦时期孕育思想,在两宋定型成熟,并出现了最早的关于“八景”记载,即北宋宋迪的“潇湘八景”。中国“八景”景观是古人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产物,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可谓中华历史文化的瑰宝。随着文化部与旅游部的结合,发展文化旅游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对中国“八景”景观类型及开发利用的研究,既能提高人们对“八景”景观的了解与重视,也能为中国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有益借鉴,从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我国在实施两期(2011-2017年)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后,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显著增长,学前三年普及率从2009年的50.9%提升至2018年的79.6%。目前,北京市有各类幼儿园共1604所,在
清朝入关之时因其严峻的政治军事形势,为战马之需和笼络西北少数民族部落,故而在甘肃踵明朝旧制,重开茶马贸易,并设立茶马御史,辖五茶马司,专管茶马事务,又垄断茶叶,严厉缉私保证茶叶用于中马,从而为清初战争中保证马匹供应、巩固边防起到了重要作用,此为清代初期甘肃茶政之旨要也。雍乾之际,随着全国战事的结束,国家大一统基本完成,清廷北方马厂的建立健全足以供给足够数量的马匹,加之茶马司陈茶积茶数量巨大,茶马事
我国早期的资产剥离是伴随着公司改制上市而产生的,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资产剥离才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到实践中去,发展至今尚未成熟。作为资产重组的重要方式之一,资产剥离固然拥有不同于其他资产重组方式的独有优势,能够以较低成本提高企业资本流动性,为企业创造价值效益。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企业资产剥离还存在诸如剥离具有盲目性等问题,这会阻碍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发展,因此解决这些问题至关重要。本文以资源
老年人是重要的社会群体,研究历史时期的老年人问题,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老年人当时的生活状况及社会处境,还能够通过这一历史问题的研究对当今社会妥善安置老年人并协调其与社会经济发展、家庭关系和谐等现实问题有所裨益。随着学界对社会生活史研究的逐渐深入,相关宋代老年人的研究成果十分丰硕,但是对于庶民老年人的研究则相对薄弱,故而以庶民老年人的视角考察宋代老年人的社会生活及其实况,能够更加有力
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民国时期的青海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之发展状况远不及东南沿海地区。但在国内职业教育兴起与青海社会近代因素的发轫与推进的过程中,得益于中央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以及地方政府的着力实施,青海地区职业教育开始产生。青海职业教育的变迁进程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青海建省之前是职业教育的萌芽期,地方政府官员率先创办了初具职业教育形式的编毛科,开始实施简单的职业教育;青海建省
人脸识别技术是生物特征识别的重要分支之一。人脸识别时特征提取的粒度信息变化,是一个由粗糙到精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特征变得更加有代表性,决策也将变得越来越容易,但是
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与淇河鲫(Carassius auratus var.Qihe)均是河南省乃至全国著名的养殖品种,它们性状优异、品种出众、味道鲜美、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都
在技术发展的现代,新的环境、新的需求使机遇与挑战同时并存,传统的学术研究对实体图书馆的依赖,走向复杂的多种基于网络信息资源的选择,图书馆过去五年的变化超过前面一百年
目的:大脑是复杂的神经网络,弥散张量成像图像的图论分析可构建大脑结构网络,研究其拓扑特性。大脑的能量需求主要依赖氧化代谢,近期有研究表明大脑功能网络与局部脑代谢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