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这一概念最早由韩礼德在他的专著《功能语法导论》(1985)中提出。系统功能语言学从意义如何表达的角度来看待隐喻,认为隐喻不仅仅出现在词汇层,也常发生在语法层。现有的探索对动词的语法隐喻研究远远不够,很多都只停留在名词化的研究上。动词的体现形式多变,尤其是英语非谓语动词的运用,赋予了语言很大的灵活性,表达的意义精练上口,弥补了某些动词名词化所带来的繁冗形式和松散意义。非谓语动词是英语中重要的语言表达形式,指在句子中不作谓语的动词,主要包括动名词、不定式和分词(现在分词及过去分词)。非谓语动词其实可看作动词“非范畴化”的结果,具有隐喻性及标记性。英语句子同一层次内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存在(并列谓语动词除外),其他与之并存的动词必须非限定化。本文通过大量语料尝试从语法隐喻的角度剖析非谓语动词的用法及功能。最后得出一结论:非谓语动词是动词重要的语法隐喻形式,其中概念语法隐喻及语篇隐喻特征尤为显著。前者通过非谓语动词的名词化(包括动名词和不定式),形容词化(包括动名词、分词及不定式)及副词化(包括分词和不定式)实现,在一致式向隐喻式转变过程中,从句形式可转化为词或短语,词汇密度加大,高级阶向低级阶转移,并涉及语义功能转变,双重语义特征及语义模糊性。后者通过隐喻性主位,隐喻性信息及隐喻性连接实现,体现了非谓语动词在构建有效语篇中的重要作用。若名词化的动名词或不定式位于句首,它可充当隐喻性主位。而分词或不定式的独立结构位于句首位置,也可成为隐喻性主位。新信息+旧信息的隐喻性信息结构得以实现。非谓语动词的使用能够减少语篇中小句的数量,加大词汇密度和信息密度。但有时可能会导致语义的模糊性。读者要了解真实含义,必须将非谓语动词(短语)还原为相应的小句。另外,副词化的分词和不定式可表示时间、因果等逻辑关系,因而可充当隐喻性的衔接词,构建有效语篇。再者,英语非谓语动词当中还存在一少部分“边缘介词或连词”,也可助于语篇的逻辑连贯。分词的独立结构作为一个灵活复杂的非谓语动词形式,可位于句首、句中和句末,且担当不同的语义角色。非谓语动词的使用不仅实现了级转移、主位推进,并且有助于语篇衔接。本文由六章构成。第一章引言,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二章文献综述,介绍语法隐喻理论,总结英语非谓语动词的分类及用法,回顾非谓语动词相关研究;第三章探讨非谓语动词实现概念语法隐喻的手段;第四章探析非谓语动词实现人际隐喻的手段;第五章具体分析非谓语动词实现语篇隐喻的手段;第六章即本文的结论,概括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及其启示,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