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文化景观的研究,目前没有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只有从各学科角度出发的各种景观研究。“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将河湟地区文化景观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加以整理研究,突破了传统以某项单一有性元素为景观研究的界限;也强调了文化景观并非是单一的人文或地理环境的附属物,而是作为历史时期社会发展中人与自然环境的结合物。将地域文化景观特色的涵义重新提炼,与地方文化的内涵相联系,以文化景观作为发展区域特色的基础,并对河湟地区古代至现代的文化特色从文化景观的角度加以解释和探讨分析。本文首先从河湟文化的历史发展演变谈起,运用定性描述的方法,阐述了河湟文化的最初起源以及河湟文化的最终形成。根据文化景观要素的分类方法,以此列举了河湟地区多个民族文化景观结构,并确定了现存的文化景观因子,从多个角度探讨、研究了河湟地区文化景观。本文重点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要素分类和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单因子与多因子分析法相结合等方法,将其各要素文化景观合理定位,查找其景观的分布特征,地区景观的集聚度、多样性和知名度,然后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得出区域文化景观组合的地理特征。希望能够通过对这一领域的初步探索和理论研究的实际运用,为未来区域文化景观的研究与保护提供一定的依据。经研究,在河湟地区各个县区,文化景观组合综合评价排名最高的县市为民和县、化隆县、循化县、西宁市和大通县5个区域;其次为湟中县、乐都县、互助县、贵德县和尖扎县5个县;第三个区域为湟源县、平安县、同仁县、门源县、海宴县和海晏县5个县。其地理组合特征为:(1)自然地理条件差异成为地域文化景观的塑造地;(2)多民族的融合是河湟地区文化景观多样性的前提;(3)地区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是河湟地区文化景观密集度的重要表现;(4)地域优良的山水条件、古老景观的历史条件和开放较早的社会环境是衡量河湟地区文化景观知名度高低的先决条件;(5)各要素文化景观的地域组合比例不均衡是河湟地区文化景观地理组合特征的重要体现;(6)虽然有些单要素景观在地域景观的地理组合特征上并不是很明显,但对整个地区景观的发展和区域民族的交流、合作有着不可抹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