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和杰出代表的家具文化,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丰厚而独具一格的积累。通过对中式古典家具的研究,能够使我们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深入地去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生产状况、民俗文艺和审美情操等方面的状态。如今在建筑学院二楼资料室就收藏着一批珍贵的家具文物,大都属于明清时代的珍品,以黄花梨和紫檀材质为主。关于这批家具的来源、用途和传承至今并没有人专门进行过梳理和研究,殊为可惜。种种迹象表明,这批家具收藏是在梁思成先生领导清华建筑系期间形成的,而展示和教学应该是它们的主要用途,并且与梁思成先生及其所创的“体形环境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梁思成先生是中国古代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并且为中国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体形环境论”作为梁思成先生建筑学和建筑教育学的核心思想,其从提出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主导并创造了清华建筑系早期教学和研究方面的辉煌历程。笔者通过资料搜集与整理、实例调查与分析、人物探寻与访谈等方法,重新梳理了建筑学院收藏家具的渊源和传承,对家具收藏进行了数字化整理和研究。并在充分学习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艺术史研究的方法论视角,对“体形环境论”进行了再认识。并从建院收藏家具本身的类型和特点出发,通过探讨中式古典家具与建筑的关系以及家具与体形环境的关联,尝试进行建院收藏与“体形环境论”之间的对照研究。通过研究发现,现今建筑学院所藏的这批家具,当初无疑是梁思成先生为体形环境教学而布设体验教学场景使用的教学工具。通过构图、动态、情景等方面的精巧设计,使学生们通过心理体验和行为体验,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各种感官特性融合在一起,感受传统家具所营造出来的人文氛围,增加对于体形环境的感性认识,并真正建立起新时代建筑师所应该具备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