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者合作:城市社区基层协商民主机制研究 ——基于成都市B社区的个案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ouuu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社区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在基层社会的微观体现,也是推进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层推动力量。城市社区因主体利益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而面临着公共利益议题增多、冲突和矛盾频发等问题,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治理形式就成为城市社区当中解决基层矛盾的有效力量,又加持上中央颁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协商民主成为城市社区最为活跃的实践主题。学界已有城市社区协商民主研究多数集中于对城市社区协商民主的概念内涵、价值意蕴以及功能定位进行理论解读;或集中于聚焦城市社区协商民主的问题对策、路径模式以及运作机制的实践探讨。然而,城市社区协商民主本身是一个协商主体围绕多元利益进行相互博弈、互动合作、理性对话并达成共识的过程,因此既有研究相对忽略了从整合性理论视角出发,对多元协商主体的互动机制以及此基础上的合作形态进行探索的理论研究。因此,本文尝试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整合性框架,着眼于多元主体间的相互博弈,对多元协商主体的互动机制及其合作形态进行探索。本文选取成都市B社区创建社区提案的成功实践为经验样本,通过拓展个案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研究结论:首先,以党政主体为核心行动者的党政主导转译机制构成了多元协商主体互动机制。城市社区协商民主中,多元协商行动者通过党政主导的转译机制达成了互动与合作的共识。党政主导的转译机制在前期主要包含四个环节,即问题呈现、利益耦合、成员吸纳以及成员激励。在这四个环节中,作为核心行动者的党政主体通过识别出多元协商主体共同面临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利用针对性的行动策略促使多元协商主体不仅相信加入网络能获得预期利益,并产生加入网络的实体行为,还主动在网络中发挥更高的积极性。由此,多元协商行动者合作网络形成。其次,多元协商行动者合作网络呈现出以党政为核心枢纽的“轴心结构”形态。合作网络不是单纯的扁平化静态网络,而是以党政主体为核心枢纽,以社区纵向党组织为轴心,横向整合多元协商主体的互动网络。其中党政主体主要是凭借着政党权威和行政力量对整个网络的互动进行主导和控制。最后,多元协商行动者合作网络经过中国语境下转译的特有环节,即网络强化,而形成的稳定社区协商联盟是多元协商主体的最终合作形态。网络的强化之道由党政持续领导、协商权责内嵌以及流程有序运作三个机制构成,在消解合作网络异议的同时提升了网络的稳定性,使得合作网络进化为社区协商联盟。社区协商联盟在资源整合、理性培育以及行动联结方面提高了社区协商议事的效能。本研究一方面从多元主体相互博弈角度出发,结合社区协商民主的成功实践,探索出了多元协商主体的互动机制及合作形态,丰富了城市社区协商民主的机制研究;另一方面,将行动者网络理论引入城市社区协商研究,拓展了城市社区协商民主建设的理论解释空间,同时展开了理论对话,挖掘出中国实践下多元协商行动者合作网络建构的独有特点,完善了中国语境下行动者网络的理论建构。未来城市社区协商民主的互动机制研究还存在发展空间,一方面可以结合更多的实践案例对互动机制进行研究,以拓展多元协商主体互动机制的解释边界;另一方面可以将更多的理论视角引入互动机制的研究范围,拓展理论解释空间。
其他文献
学位
《小说的准备》是巴特晚期为创作小说《新生》而准备的讲稿。他在讲稿中积极倡导利用随记和与之密切关联的片断缝接式写作瓦解传统叙事的连续性和整体性,特别是以书籍为代表的理性中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这些激进的小说观念既源于他本人的写作经验,又是他长期思考的理论结晶。它们的提出既为当代作家创作提供了新的方法论,也为回视巴特的学术生涯及其著作提供了新的视角,但仅有形式上的革命就想达到解构传统的目的值得怀疑。
本文基于引入数字素养的计划行为理论,探索建立了乡村振兴数字化建设中农民参与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对影响农民参与行为的各类因素及作用路径进行了分析,为提高乡村振兴数字化建设中农民参与水平提拱了管理借鉴。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农民的参与意愿对参与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参与意愿越高,参与行为越可能发生;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数字素养对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
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基于现实问题,遵行过程性、立体性、层级性的爱国主义文化建设原则;依据社会需求,将乡土文化、国学文化、行为文化等纳入文化建设体系中;聚焦核心素养,通过编制班本课程、参与公益活动、传统节日,实施爱国主义文化教育。
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已经给未成年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文章从数字时代未成年人接触新技术的特点与趋势出发,立足技术接触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和各种潜在的负面效应、数字素养在未来社会的重要性等共同构成的分析框架,以数字时代未成年人与技术的健康关系为目标,提出构建保护与赋能的数字素养教育体系,指导数字时代未成年人学会正确地与技术相处。
结合思政课实践活动,以乡村振兴为主题,以“路演乡村”为主线,组织学生设计制作“助农网”。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相互砥砺,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通过课程思政努力让大学生理性思维与共情能力兼备、专业功底与人文关怀并存、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共生,成为担当、独立、温暖的个体。
在当前落实“双减”政策、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制度的背景下,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中小学校必须深入研究的一大课题。本文基于兰州市第三十五中学“和谐育人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探讨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路径,以期推进班级管理“向心力、向美力、向学力”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思想,实行了一系列变革性实践,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并取得了标志性成果,即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健全,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稳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并更加生活化制度化,社会主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