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ol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年轻、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目的:总结年轻、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5月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淋巴瘤科收治的年龄≤60岁、年龄调整的国际预后指数(aa IPI)评分≥2分的120例初治DLBCL病例,进行分析并随访。记录患者年龄、性别、aa IPI评分、Ann Arbor分期、一般状态(ECOG评分)、结外受侵部位数目、骨髓是否受累、是否合并B症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免疫表型、BCL-2蛋白、Ki-67、治疗模式、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近期疗效达CR/CRu组与未达到CR/CRu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组与未行ASCT组的无进展生存(PFS)率、总生存(OS)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20例患者中位年龄42(13-60)岁,男女比例1.1:1,aa IPI评分2分53例(44.2%)、3分67例(55.8%),Ann Arbor分期II期3例(2.5%)、III期22例(18.3%),IV期95例(79.2%)。ECOG评分0-1分34例(28.3%)、2-4分86例(71.7%),98例(81.7%)结外受侵部位数目≥2个,10例(8.3%)伴骨髓受侵,4例(3.3%)合并中枢受侵。起病时伴有B症状68例(56.6%),LDH升高101例(84.1%),β2-MG升高41例(34.2%),根据Hans分型标准,分为非生发中心来源及生发中心来源(GCB)两类,其中non-GCB型74例(61.6%),GCB型30例(25.0%)。BCL-2蛋白阳性42例(35%),阴性14例(11.7%),Ki-67≥75%为57例(47.5%)。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联合化疗为91例(75.8%),化疗方案为CHOP(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或CHOP样(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依托泊苷)方案,其中联合CHOP方案76例(83.5%)、CHOP样方案14例(15.3%)、Hyper-CVAD/MA方案1例(1.2%);29例行单纯化疗,其中CHOP方案25例(86.2%)、CHOP样方案3例(10.3%)、Hyper-CVAD/MA方案1例(3.4%),32例(26.6%)接受ASCT巩固治疗。2)全组患者3年PFS率53.25%,OS率61.52%。近期疗效达完全缓解(CR/CRu)66例(55%),部分缓解(PR)18例(15%),总有效率(ORR)70%,91例予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其中达CR/CRu53例(58.2%),PR12例(13.2%),ORR71.4%;29例患者单纯化疗,近期疗效达CR/CRu13例(44.8%),PR6例(20.6%),ORR65.5%。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3年PFS率分别为60.07%、27.93%(P﹤0.001),OS率分别为67.08%、41.78%(P=0.003)。3)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感染,两组比较P值均大于0.05。4)全组66例近期疗效达到CR/CRu,未达到CR/CRu54例,CR/CRu组与未达到CR/CRu组3年PFS率分别为78.20%、18.70%(P﹤0.001),OS率分别为87.96%、25.95%(P﹤0.001)。5)32例接受ASCT巩固治疗,移植组与未行移植组3年PFS率分别为70.30%、44.52%(P=0.02),OS率分别为77.47%、54.15%(P=0.02)。67例高危患者中,移植19例(28.4%),未行移植48例(71.6%),移植与未行移植的患者3年PFS率分别为60.64%、28.93%(P=0.006),OS率为72.31%、39.59%(P=0.001)。6)ASCT组全部IV度骨髓抑制,20例(62.5%)ASCT期间出现感染,其中细菌感染14例(70%)、真菌感染2例(10%)、病毒感染4例(20%);胃肠道反应28例(87.5%),其中I-II度20例(62.5%)、III度4例(12.5%)、IV度4例(12.5%);口腔粘膜反应10例(31.2%),其中I-II度7例(21.9%)、III度3例(9.4%),未出现移植相关死亡。结论:1)年轻、高危DLBCL是一组侵袭性强、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2)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均优于单纯化疗组。3)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及单纯化疗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感染等,经治疗后好转,两组间相比,不良反应的发生未见统计学差异。4)近期疗效达到CR/CRu组生存优于未达CR/CRu组。5)ASCT巩固治疗可改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部分患者(aa IPI=3)更能获益。6)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可耐受。第二部分:年轻、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目的:总结年轻、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因素(性别、aa IPI评分、Ann Arbor分期、ECOG评分、结外受侵数目、骨髓是否受累、有无B症状、LDH水平、β2-MG、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ALC)、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AMC)、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水平、D-二聚体)、病理因素(免疫表型、BCL-2蛋白、Ki-67)、近期疗效及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ASCT巩固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5月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淋巴瘤科收治的年龄≤60岁、年龄调整的国际预后指数(aa IPI)评分≥2分的120例初治DLBCL病例,分析各因素与近期疗效、PFS率、OS率的预后关系。应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各因素与近期疗效的关系采用2c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则采用COX模型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全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与性别、aa IPI评分、Ann Arbor分期、ECOG评分、结外受累数目、LDH、β2-MG、ALC、AMC、Hb、白蛋白、BCL-2蛋白、Ki-67无相关性;与骨髓是否受累(P=0.008)、是否合并B症状(P=0.03)、D-二聚体(P=0.016)、免疫表型(P<0.001)、ASCT(P=0.002)有关,合并骨髓受累、B组症状、D-二聚体升高、non-GCB型、未行ASCT巩固治疗提示近期疗效不佳。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近期疗效(P=0.00)、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P=0.00)、ASCT(P=0.002)巩固治疗与PFS率有关;B症状(P=0.006)、D-二聚体(P=0.025)、低蛋白血症(P=0.003)、近期疗效(P=0.00)、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P=0.003)、ASCT巩固治疗(P=0.002)与OS率相关。而性别、aa IPI评分、Ann Arbor分期、ECOG评分、结外受累数目、LDH、β2-MG、ALC、AMC、Hb、免疫表型、BCL-2、Ki-67的单因素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3)应用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近期疗效(P=0.000)、ASCT(P=0.033)是影响PFS率的独立预后因素,近期疗效(P=0.000)是影响OS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年轻、高危DLBCL患者合并骨髓受累、B症状、D-二聚体升高、未行ASCT巩固治疗提示近期疗效不佳。2)近期疗效、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ASCT巩固治疗是影响PFS率的预后因素。B症状、低蛋白血症、D-二聚体升高、近期疗效不佳、未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未行ASCT巩固治疗是影响OS率的不良预后因素。3)近期疗效是影响PFS率、OS率的独立预后因素。4)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改善预后,但能否作为独立预后因素仍需进一步探索。5)ASCT是影响PFS率的独立预后因素,能否作为影响OS率的独立预后因素仍需探讨。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TLR信号通路负性调节因子TIPE2在胃炎到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并研究TIPE2通过诱导调控IRF4抑制胃上皮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从而为胃癌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线索。
壳聚糖是一种可再生的天然碱性多糖,具有多种优良的特性。但是,由于壳聚糖本身的溶解性很差,只能溶解在一些稀酸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因此,通过
目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审计报告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发展,有必要对审计报告进行改善,从而使审计报告的内容更加充实、信息更加完整,观
从叙事学上讲,《祝福》有两个极具鲁迅个性的形式难题,迄今为止没有引起鲁学界的足够重视。当这两个叙事形式上的疑难问题得到比较圆满阐释的时候,我们不无惊奇地发现,《祝福
脑出血后继续出血是指一次性出血后,血液成分在一定时间内仍从病变血管不断渗漏的过程。为了探讨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影响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我们对1998年2月至1999年7月
目的:肝癌对于放射线相对不敏感,如何有效提高放疗的敏感性和增益比一直是研究的难点。探讨叶酸偶联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棒(GNRs@Si O2-FA)联合125I粒子诱导肝癌Hep G2细胞
目的:研究孤立性轻度侧脑室增宽(i MVM)胎儿与染色体异常、先天性宫内感染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i MVM胎儿143例的产前诊断情况及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使他们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充分锻炼能力和发展智力,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在实践中我体会到让学生自己设计题目,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
旅游影响研究是旅游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旅游的经济影响及旅游的物质环境影响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同时,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特别是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也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