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球电场(简称“地电场”)、变化地磁场是两个物理本质上密切相关的地球物理场,研究地电场变化是认识和了解地球内部、外部电磁环境的重要途径,对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以及航空、航天、通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地震科学研究有重要作用,但限于地电场观测中电极的长期稳定性问题,国内外关于地电场变化的研究远不及变化地磁场的研究广泛和深入,研究报道很少。长期以来国内外关于地电场的观测与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探测、地震与火山等地质灾害事件预警等方面。近年来,随着地电场观测技术的发展,国内外陆续开展地电场长期定点观测。自“九五”以来,中国进行了大规模、规范化的地电场定点连续观测,积累了国内外独具特色、相当丰富的地电场观测数据,在地球电磁环境研究方面开展地电场时、空变化的研究展现了新的前景。本文分析、研究了大陆E 9813’~126 35’、N 30 30 ’~44 52’范围内十九个地电场观测台(每台六个测道)12194天的地电场分钟值观测数据和5个地磁台2677天的地磁场两个水平分量的分钟值观测数据,对太阳活动平静日地电场变化(简称“静日地电场变化”)、扰日变化、频谱特征及其广域相似性、局部性和季节变化等进行了较全面、细致的研究。认识与结论如下:1.我国进行的大规模、数字化地电场定点观测,其观测数据质量总体上可以在地球电磁场研究和其它方面应用,但观测技术和观测数据质量仍需改善,应用这些数据研究自然电场变化或地电场长周期成分还是不够的。2.静日地电场变化的波形具有广域相似性,与地理经度、纬度无明显关系,但有时存在日变波形的差异。经度偏西的台站日变化峰、谷值时间(即“到时”)晚,其时差与当地北京时的时差对应,但有时同经度上到时有明显差异。静日变化的周期集中在24 ? h、12 ? h和8 ? h,还有6 ? h、4 ? h或几十分钟~几分钟周期,12 ? h周期的半日波最强,且大范围、广域性出现。日变化幅度主要集中在几个mV /Km? 17.7 mV /Km范围,随纬度增高而明显减小,且具有局部性,与季节的关系明显对应天文学中的劳埃德季节。3.静日地电场变化与地磁场日变化具有相同的场源,起因于太阳风和带电粒子压缩地球磁层空间引起的电离层扰动和对地球涡旋电场的作用。地电暴、短周期快扰动具有大区域同时发生、变化快、幅度大的特点,起因于地球外层空间的电流系。4.静日地电场变化幅度和地电暴、地电场快变化成分的变化幅度与观测台站台址电性结构有关,似乎还受观测台站当地的气象因素等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