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池型优化的溴酸盐控制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uanshuan521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臭氧对各种致病微生物,特别是“两虫”(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具有良好的灭活效果,所以其在水处理消毒工艺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大量研究表明,臭氧在对含溴原水进行消毒时容易产生潜在致癌物质—溴酸盐。因此,如何在保证消毒效率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溴酸盐生成量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已有研究证明通过池型优化的方法可以很大程度提高臭氧接触池的水力效率,并根据接触池中水力效率与消毒效率的正相关关系推出池型优化同样可以提高接触池的消毒效率,但很少有研究者直接就池型优化对臭氧接触池消毒及其副产物生成的影响进行讨论。  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先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建立了包括臭氧接触池水力模型、臭氧气液传质模型、臭氧衰减模型、臭氧消毒模型以及臭氧化副产物生成模型等子模型的臭氧接触池综合模型。然后应用该综合模型对三种接触池池型优化方案,即安装导流板,采用平行三角堰的出水方式,设置多孔介质区,进行数值模拟并比较消毒效率和溴酸盐生成情况。最后,对模拟中得出的最佳池型优化方案进行试验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安装导流板后,在臭氧投加量相同的情况下,臭氧接触池的消毒log值提高了0.29,而在保证同等消毒效率的情况下,臭氧接触池的溴酸盐生成浓度和臭氧投加量分别降低了19.9%和25.5%;采用平行三角堰出水方式后,在臭氧投加量相同的情况下,臭氧接触池的消毒log值提高了0.24,而保证同等消毒效率的情况下,其溴酸盐生成浓度和臭氧投加量分别降低了8.90%和18.0%;设置多孔介质区后,在臭氧投加量相同的情况下,臭氧接触池的消毒log值提高了0.64,而在消毒log值相同的情况下,其溴酸盐生成浓度和臭氧投加量分别降低了19.8%和34.0%,该方案为最佳优化方案。验证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相符,在臭氧投加量相同的情况下,臭氧接触池的消毒log值提高了0.59,而在消毒log值相同的情况下,其溴酸盐生成浓度和臭氧投加量分别降低了15.1%和30.0%。
其他文献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时间空间上分布不均,缺水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国内各大一线城市开始兴建地铁,现在正是沈
拉索能有效地发挥材料的最大力学性能,因此在预应力钢结构等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弦支结构体系以灵活新颖的建筑外形和高效的结构性能,得到了较多的研究和应用。但是,
赣南地区分布有大量的红砂岩层,其具有吸水会产生膨胀,强度迅速降低等特殊力学性质。在降雨后红砂岩边坡很容易发生破坏,这是因为雨水入渗是诱发红砂岩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分
目前国内外水泥用量对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的影响少有研究,人们只是大体知道水泥用量过多或不足对混凝土的质量是不利的,而具体关于水泥用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知之甚少。
在我国,建筑物的耗能总量在社会总耗能中占到接近三分之一的部分,同时住宅房屋通过围护结构产生的传热量可以达到建筑使用消耗能量的三分之二。进入21世纪,我国提出了新的节
钢板—混凝土组合梁作为组合结构的一种,具有良好的施工及使用性能,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是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针对钢板—混凝土组合梁受
混杂纤维混凝土(Hybrid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简称HFRC)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同时掺入混凝土中组成的多相复合材料,利用不同纤维的特性针对性的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近年来,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住宅产业化将是房地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型材料和新型结构体系也应运而生。本文基于德国叠合式混凝土墙板,提出的新型叠合式
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简称RPC)以其密实度高、孔隙率低而闻名于世。特别是RPC所具有的优良的力学性能、良好的韧性和耐久性以及环保和经济性能,从产生之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以下简称现浇板)整体性好、抗震性强,在一定程度上可满足大跨度、易分割等实际工程需求,因此逐渐代替传统的预制板,成为楼盖的主要形式,但裂缝问题也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