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通过与对照组卡泊三醇、安慰剂相比较,评价苯烯莫德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 2.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轻、中度银屑病局部治疗8周后靶皮损的微观结构改变,探讨其在客观评价中可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方法: 1.将30例已经确诊为寻常型银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安慰剂组,分别给予苯烯莫德、卡泊三醇、安慰剂外用治疗,并在4周、8周治疗期后,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PASI)辅助评分,对3组药物治疗前后疗效进行评价。 2.使用CLSM监测3组患者治疗间期及治疗前后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后靶皮损的微观结果变化。 结果: 1.3组药物临床疗效比较:4周治疗期后,1.0%苯烯莫德(A组)、卡泊三醇(B组)及安慰剂(C组)的有效率无明显统计学异常。8周治疗期后,苯烯莫德(A组)与卡泊三醇(B组)有效率均优于安慰剂(C组),A组与B组相比有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2.银屑病治疗前后,角化不全、棘层肥厚、表皮炎症细胞数量、TET、SPET、真皮炎症细胞数量及真皮乳头突直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真皮乳头数量及真皮乳头内毛细血管数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 1.苯烯莫德外用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与卡泊三醇无明显差异。 2.CLSM可以用于实时、动态的监测临床药物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