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90年代的东南亚货币金融危机开始,关于东亚货币合作的问题就得到了东西方学者们的广泛讨论。东亚各经济体逐渐意识到自身金融的脆弱性和美元本位引发的诸多矛盾,迅速展开有关货币救援机制的合作,并提出关于亚洲货币基金的倡议。2002年日本学者提出亚洲汇率制度(AERM)和亚元的设计,2006年主导编制亚洲货币单位(ACU),希望以之为依据在将来形成区内汇率协调的机制。然而东亚又是一个非常多元、差异巨大的地区,要达到这一步的合作并不容易。当时的日本在区内经济实力处于绝对优势,中国如果作为市场跟随者贸然合作,让渡经济货币主权造成的损失和风险将不可估计,加之区内各国受危机冲击的程度不一,而合作的意愿也已不像危机刚发生时那样强,ACU的推出也没有得到设计者预期的效果。今日的东亚不仅外部环境有了巨大的变化,面对严重失衡的国际货币体系,危机四伏的状态在未来会愈演愈烈,东亚各经济体将越发难以从市场的自我调整中得到平衡,金融、货币地位上的弱势使得资本全球布局的战略选择也将受制于人;同时,其内部的政治经济格局也在力量消长中不断变迁,货币合作对于东亚和中国来说慢慢开始具有新的意义。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高曾是中国参与区域货币金融事务的主要障碍,本次危机后国际货币冲突加剧,国际货币领域出现美元衰落、多元货币兴起的趋势,为人民币扩大其使用范围提供了机遇。在国际货币体系从一元到多元的漫长过渡期内,东亚地区如何突破现状,建立有效的地区货币合作?人民币走出国门的过程将面临怎样的障碍?作者认为,东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国际化这两个问题有着某些共同根源、国际背景与障碍因素,也就决定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相互促进的关系。基于这样的想法,本文收集数据资料并整理,尝试运用博弈论的观点和类比的方法分析讨论国际经验,对相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探索。全文共分五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言。介绍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的方法和内容安排。第二章东亚货币合作的理论与现实分析。从合作的现状与合作框架的局限性出发,分析东亚国家在货币合作与政策协调中的困境,指出合作中稳定的主导力量的缺失是问题的关键,以此讨论东亚货币合作的长期方向和现阶段重点。第三章关于东亚货币合作主导力量的讨论。从货币特性和贸易关系等因素观察人民币在地区内的竞争关系,讨论人民币作为区域或次区域内主导货币的竞争潜力及对东亚货币合作的意义。第四章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某些障碍和风险,说明经由区域货币合作进行软着陆的必要性,探讨如何在货币合作中扩大竞争优势和提升国际地位。第五章指出东亚货币合作和人民币国际化之间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结合欧洲货币合作和马克国际化的经验,以此为鉴讨论人民币与东亚货币合作未来的走向。本文认为,在未来形成区内协调的汇率机制、逐步去除对美元体制的依赖将是东亚货币合作的长期趋势,这一进程需要人民币迅速成长为区内的主导力量之一,但中国目前的经贸实力和金融实力还未能完全具备这一条件。人民币在国际化过程中面对美元的不利因素、区内合作与竞争的复杂局面以及自身存在的缺陷,需要借助东亚区域合作扩大已有的竞争优势、构建金融实力和机构能力,解决自身困境的同时,进一步获得更重要的角色能力。在现阶段,东亚货币合作的重点仍是对CMI框架的完善和区内市场的整合,人民币的国际化将对此产生积极影响,接下来人民币从贸易结算货币到投资货币的角色调整将与东亚地区资本市场的发展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