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法制备鳕鱼皮胶原多肽及脱腥机理研究

来源 :烟台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l19800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胶原蛋白为底物,利用酶解或微生物发酵法将其酶解得到的产品称为胶原蛋白多肽。与胶原蛋白相比,胶原蛋白多肽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和理化性质。作为一种水产品加工下脚料,鳕鱼皮因其自身丰富的胶原蛋白含量和经济性成为一种良好的制备多肽的原料。本实验以鳕鱼皮为原料,利用实验室保存的微生物菌种对其进行发酵,以期制备得到具有良好理化性能且无腥味的胶原蛋白多肽产品。本文采用不同的微生物菌株及不同的菌株组合对鳕鱼皮进行发酵,以水解度和发酵液的感官评定值为指标,筛选出最适的菌种组合。结果表明,JFTQ1+JQJM2对鳕鱼皮的水解度较高,达到42.64%,且感官评定表明发酵液基本无腥味。以此菌种组合作为发酵菌种进行鳕鱼皮发酵工艺优化,以水解度为主要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接种量、菌种添加比例和发酵时间这三个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鳕鱼皮发酵的最佳条件为:接种量为8%,菌种比例为1:1(细菌:酵母菌)、发酵时间为24h,在此条件下达到最高水解率43.94%,且发酵液基本无腥味。采用气象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测定鳕鱼皮发酵前后的气味成分,通过感官评定和气味成分的分析,初步探究微生物发酵法制备鳕鱼皮胶原蛋白多肽的脱腥机理。通过测定新鲜鳕鱼皮的气味和分析,结合现有的对气味成分的相关研究报道,初步确定鳕鱼皮腥味的主要贡献物质是壬醛、含氮类化合物(主要为胺类物质)、苯环类化合物和杂环类化合物(噻唑、呋喃)等。结果表明:含氮类物质的消失、酮类物质种类的丰富、苯环类物质的减少及种类变化、壬醛的消失及高级醛的出现均对腥味的消除有比较积极的意义,此外杂环类物质发生的变化,以及几种环氧醇的检出也可能对发酵前后腥味的变化有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乙醇沉淀法粗提鳕鱼皮胶原蛋白多肽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出其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体系的pH5.0、乙醇添加量为体系的70%、发酵液浓缩为原来的1/5。
其他文献
目前的高考复习大体形成了三个阶段、各有侧重、相互衔接、螺旋推进的复习模式。第一阶段复习重在抓“点”,侧重于各个知识点的深化、拓展与夯实,力求使学生对每一知识点的理解都深入透彻、落实到位,能扫除疑难,全面过关;第二阶段复习突出抓“线”,侧重于知识链的连接与知识网的架构,着力于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的框架体系,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第三阶段复习则以社会热点为背景,打破教材原有的知识框架
期刊
通过对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方式与创造性思维概念的分析,在语文教学中正确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性分析和探索。在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
2008年8月8日,世人瞩目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围绕奥运会这一重大题材我们可以形成系列作文。在这里,我们仅以“奥运会开幕式:穿唐装还是穿西服?”为题,通过不同形式的类型作文探讨,以开拓学生写作思路。   写作思路之一   最近,某班同学围绕奥运会开幕式中国运动员的服饰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的情况如下,请写一篇短文说明讨论的情况,并谈谈你的观点。     Recently we h
期刊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电视现场直播以其对新闻事件的同步展现,来接近事实的本来状态,减少由于时间差而造成的信息传播失真,从而最
不等式是历年高考的热点,由于不等式又是一种解决其它数学问题的工具,在每年高考试题中,直接或间接考查不等式知识约占总分的三分之一以上。不等式试题体现了“基础与能力考查并重”的原则,有以下三个方面:(1)常规题:考查不等式性质、解不等式,证明不等式:(2)显性综合题:与数列,解几,立几、复数,应用问题等的综合,(3)隐性不等式问题:即一旦揭示其不等式背景,则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由于不等式在高考中所占份量
期刊
阅读能够提升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和知识水平,修炼乡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它是乡村中小学教师职教生涯的“启明星”与“动力源”。但是,我国乡村中小学教师阅读现状不乐观,对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