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消炎散的镇痛作用及其对治疗大鼠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部分机制。方法:镇痛实验:热板镇痛实验取预选合格(痛阈值在5~30s之间)的雌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消炎散组、扶他林组、正常组,分别于小鼠双足涂抹消炎散、扶他林、生理盐水,于给药1小时后测定痛阈值。扭体实验:选ICR小鼠(雌雄各半)30只。分组方式同热板法,分别于小鼠腹部涂抹消炎散、扶他林、生理盐水,给药1小时后向腹腔内注射0.6%醋酸0.1ml/10g,观察给药后15min内小鼠扭体次数。痛风性关节炎模型药物干预实验:采用C0derre经典造模方法,选体重为200~220g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排列表法分4组:消炎散组(编为A组)、B扶他林组、C模型组,D正常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采用右侧踝关节注入尿酸钠溶液0.2mL诱导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根据人用药量与实验动物用药的换算公式,计算出大鼠的用药量,对A、B组予以消炎散、扶他林涂于右踝关节处,C、D组予以等量的生理盐水外涂于右踝关节部,3次/日,给药三天后断头法处死动物,取踝关节滑膜采用免疫组化法在光镜下行滑膜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活性检测。结果:镇痛实验:消炎散组与扶他林组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热板致痛的痛阈值并减少因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两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鼠GA模型药物干预实验:光镜下ICAM-1的积分光密度总和观察,C模型组高于消炎散组(编为A组)、B扶他林组及D正常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消炎散组(编为A组)与B扶他林组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B扶他林组与正常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消炎散组与正常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本实验中以MSU诱导大鼠右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复制成功。2.消炎散有外周镇痛和中枢镇痛的作用。3.消炎散可抑制由MSU诱导的大鼠踝关节急性GA模型中ICAM-1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