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对于胃NET(neuroendocrine tumor,神经内分泌瘤)和胃NEC(neuroendocrine carcinoma,神经内分泌癌)的鉴别诊断价值及胃神经内分泌癌的预后相关因素。材料与方法1、病例资料对经病理确诊为胃NEN(endocrinology neoplasm,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79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61.13±9.55)岁。所有患者均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2、CT检查方法采用Siemens SomatomSensation64层螺旋CT扫描仪,检查前患者禁食、禁水至少6h以上。所有患者均为仰卧位扫描。扫描参数:120kV,250~300mA,层厚5mm,螺距1.4;矩阵256×256。增强扫描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German Ulrich)自肘前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注(350mgI/L)80~100mL,注射流率3~3.5mL/s。3、分类标准参考WHO 2010消化系统肿瘤分级系统标准,将肿瘤的病理分级分为G1、G2、G3级;其中G1和G2又称为NET,G3又称为NEC。4、影像分析对79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观察分析,观察内容包括病灶位置、大小、形态、密度、浆膜面、平扫及强化CT值、动脉期强化程度、强化方式、特殊类型强化及有无淋巴结转移。5、生存分析对确诊为胃NEC并实施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19年1月9日。统计的DFS(disease-free survival,无病生存时间)为从手术结束到第一次复发或死亡的时间。复发标准:胃NEC复发或其他部位转移,经病理或者影像至少一项检查证实。把出现转移或死亡的患者纳入进展组,其余患者为非进展组。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计量资料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以(?)±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于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对患者的预后,采用Kaplan-Meier(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检验有意义的指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胃NET患者共有9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0.52±7.50)岁;胃NEC患者有70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2.81±9.09)岁,两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胃NET与胃NEC的分布存在差异,NET多位于胃体,NEC多位于胃窦。胃NET与胃NEC的病灶的最大厚度、病灶的最大范围、形态、浆膜面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NEC的病灶最大厚度更大、累及范围更广、形态更不规则、密度更不均匀、浆膜面更模糊。3、胃NET和胃NEC的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动脉期强化程度及线状强化无显著差异(P>0.05)。胃NET和胃NEC的平扫CT值、强化方式、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所有因素中,性别、肿块最大厚度是鉴别胃NET和胃NEC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4、在53例术后的胃NEC患者中,发生转移的患者12例,死亡患者22例,进展组患者共34例,非进展组患者共19例。患者生存时间为0.5~47.5月,平均生存时间29.6月,中位生存时间40.1月。对于手术治疗的胃NEC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胃NET和胃NEC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存在差异,NET多为女性,NEC多为男性,NEC发病的年龄通常较NET大。2、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动态增强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病灶的分布、肿块的大小、形态、浆膜面、平扫的CT值、强化方式及淋巴结转移对NET和NEC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3、性别、肿块最大厚度是鉴别胃NET和胃NEC的独立影响因素。4、对于手术治疗的胃NEC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其中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