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杉木是我国主要速生用材树种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但人工林杉木存在材质软、强度低、尺寸不稳定、装饰性差、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影响其增值利用。本文以人工林杉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增强-染色一体化改性技术,同时提高杉木的密度、力学强度、尺寸稳定性和装饰性等性能。论文基于木材浸渍增强用高渗透性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MUF),考察了不同染料种类、染液pH值、染料质量分数、染料复合工艺及染色助剂等对复合溶液性能及其浸渍处理材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杉木的增强-染色复合改性工艺,并利用扫描电镜(SEM)、纳米压痕仪、傅里叶红外(FTIR)和X射线电子能谱(XPS)等仪器初步探讨了杉木的增强-染色复合改性机理。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自制水溶性MUF树脂,通过单因素分析,在所选八种染料中,酸性大红G的相容性和染色性能最好;在所选三种助剂NaCl、(NH4)2SO4和Na2CO3中,Na2CO3的相容性和色牢度均较好;当酸性大红G质量分数1%、Na2CO3质量分数1%、染料与MUF树脂直接共混,染液pH值为8左右时制得的杉木增强染色复合改性剂,混溶性好、溶液稳定、储存期长,上染明显且染色均匀。2、以MUF树脂质量分数、染料质量分数、Na2CO3质量分数和固化温度四个因素分别设置三个水平,进行L9(34)正交实验,对杉木增强-染色复合改性材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基于综合平衡法得出的较优工艺为:树脂溶液质量分数30%、染料质量分数1%、Na2CO3质量分数0.5%和固化温度100℃。3、杉木增强-染色复合改性材的物理力学性能改善显著。与未处理材相比,其密度、抗弯弹性模量(MOE)、抗弯强度(MOR)和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61.0%、48.5%、95.7%和83.2%,抗胀率达到70%以上;上染效果好,染色前后总色差?E*大于50NBS;与水染材相比,复合染色材的颜色更均匀且鲜明,耐水色牢度和耐光色牢度更好。4、通过扫描电镜、纳米压痕、傅里叶红外、X射线电子能谱解析复合改性机理,增强-染色复合改性剂对木材孔隙进行填充和固化,对木材细胞壁起到了一定支撑固定作用,使得木材物理力学性能明显改善,细胞壁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提高了95%和100%;增强-染色复合改性材与MUF增强改性材的FTIR光谱吸收峰位置和强度基本一致,复合改性剂以化学结合和物理填充两种方式与木材发生作用;杉木素材和MUF增强材的光照老化主要由木材中的木质素和抽提物成分引起,而水染材和复合染色材的光照老化主要由染料分子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