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对移位复杂的髋臼骨折采用不同手术入路与方法,探讨提高髋臼骨折复位质量的方法,制定对移位复杂的髋臼骨折的治疗程序。方法 自2000年3月至2005年3月,共手术治疗移位的髋臼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移位复杂的髋臼骨折采用不同手术入路与方法,探讨提高髋臼骨折复位质量的方法,制定对移位复杂的髋臼骨折的治疗程序。方法 自2000年3月至2005年3月,共手术治疗移位的髋臼骨折43例。根据Letournel法进行分类,后壁骨折10例,后柱骨折3例,前柱骨折4例,横行骨折5例,双柱骨折9例,后柱+后壁骨折4例,横断+后壁骨折5例,“T”形骨折3例。其中属于复杂髋臼骨折26例中,根据髋臼骨折的特点与髋臼的解剖特点相一致,简单分类前柱骨折、后柱骨折和双柱骨折,指导切口的选择,选择Kocher-langenbeck切口6例,髂腹股沟切口4例,扩大的髂股切口3例,前后联合切口13例。对移位明显和大骨折块的髋臼的前柱或后柱骨折应首先复位,不必局限于首先复位前柱。术中根据髂腹股沟切口显露前柱表现为三角形,后路切口显露后柱为四边形,明确其边界,对称使用骨盆骨折的复位器械和技术,采用钢板和螺钉内固定。结果 根据Matta提出的复位标准及根据HHS(Harris hip score)疗效标准,本组解剖复位19例,良3例,差4例,复位优良率为84.6%(22/26),所有26例中解剖复位组疗效优良率为84.2%(16/19),复位差组优良率为25%(1/4)。结论 髋臼骨折的复位质量是决定临床手术疗效的关键。术前行胫骨结节骨牵引;把握手术时机,尽力早期手术;根据简单前后柱骨折分类,确定合适的手术切口显露;根据移位明显和大骨折块为优先复位原则,前后多次矫正;根据前柱显露为三角形、后柱显露为四边形,对称使用复位钳,正确放置钢板和置入螺钉,这些是提高复位质量的关键。
其他文献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功能障碍是多种因素、在多个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多种途径上对SCI进行综合防治,理论上效果将更显著。 早期大剂量使用甲基强的
目的: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感染是海上创伤医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海产品食品卫生中的重要问题。为阐明严重创伤弧菌感染致小鼠快速死亡的原因,为揭示创伤弧菌
解析了计算语言学的定义,介绍了计算语言学的发展史,讨论了计算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着重分析了针对汉语言的计算语言学的研究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背景:体外循环(CPB)过程中由于血液同循环管道和氧合器等非生理性物质表面接触、器官缺血再灌注、手术损伤等因素导致激活补体、蛋白、细胞因子等改变,可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
文章以我国四大门户网站的数据新闻为例,比较、分析了网站数据新闻在选题构成、数据挖掘、可视化表达等方面的特点及不足,提出数据新闻是网站专业生产内容(PGC)的可循之途。
词源于汉,发展于唐,兴盛于宋。宋词瑰丽多彩、精美绝伦,以千般的袅娜,万般的旖旎与唐诗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两颗夺目的明珠。南宋词坛前有辛弃疾、张孝祥,后有王沂孙、刘克
大节段负重骨缺损是临床上一个常见而又棘手的难题,不仅骨缺损量大,而且常常因为骨膜、骨髓及周围组织的毁损而缺少成骨的细胞源,易形成骨不连,遗留严重功能障碍。尤为重要的
目的观察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400例急诊科和急诊留观病区患者分成两组,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组(观察组)200例。普通型静脉留置针组(对照组)200例,比较两组留
计算语言学是以语言学为研究基础,内容涉及计算机科学、逻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梳理计算语言学的研究问题、研究目标和自然语言理解标准,并从学科研究、
计算语言学是一门包含计算机科学、语言学、数学以及认知科学等学科的新兴交叉学科,它随着计算机在语言处理领域的应用而出现并不断发展,最终自成体系。探讨语言学对计算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