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人际交流沟通除了赞扬恭维等行为,批评也是一个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言语行为,同时也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然而人们在交际时如何选择批评这一特定策略,批评言语行为的实施通常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借助什么样的手段?左右人们对批评言语行为策略选择的是哪些因素?这些都是本文作者探讨的问题。 话语交际向来都是语用学家和社会语言学家所关心的课题。他们认为,人们的言语行为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在此原则之上产生千变万化的会话形式,交际策略的选择也应建立在该原则的基础之上。Austin率先提出言语行为理论,Searle予以修正补充并提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Grice则提出会话含义和“合作原则”,此后Leech等学者提出了礼貌原则,对合作原则加以补充。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又将礼貌原则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Verschueren提出的动态顺应理论则指出交际是动态的过程。本文作者采用Halliday的动态语境理论和Verschueren的动态顺应理论作为影响和控制人际交际策略的原则和标准。 此外,批评言语行为策略的选择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最主要是受文化背景和语境的影响,文化背景和语境共同作用从而控制和影响批评策略的运用,制约说话者对批评策略的选择。本文将通过具体实例的剖析讨论文化、语境两个变量在批评言语行为中对交际策略选择的重大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