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犯罪是对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的一种行为。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对于环境犯罪的原因和防治对策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能有效地遏制环境犯罪行为在我国的发生、对我国环境犯罪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环境犯罪的原因及防治对策进行了剖析: 第一部分,简要对环境犯罪的概念进行了陈述,指出环境犯罪是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规定,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财产或环境损害,情节严重,应受到刑法制裁的行为。它所具有的一般特征包括三个方面。即,环境犯罪行为危害后果的严重性、环境犯罪行为的间接性以及环境犯罪行为结果影响的长期性。 第二部分,从我国环境犯罪行为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环境犯罪呈现的五大特点,即,环境犯罪多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企业法人环境犯罪现象突出;自然人违背工作职责的环境犯罪行为明显;环境犯罪的黑数现象严重以及污染型和破坏型环境犯罪的同时发生。 第三部分,阐释了研究环境犯罪原因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并具体从经济、道德和法律三个因素出发,指出:1、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国家对环境资源的管理和价值定位不准,使某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从而放任或纵容了环境犯罪行为的发生。2、道德体系中错误的环境道德观对环境犯罪行为的产生起到的消极作用。3、法制因素中的立法、执法、司法存在的问题造成的打击环境犯罪行为的不及时和力度弱,也同样是环境犯罪的原因之一。 第四部分,在第三部分的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防治我国环境犯罪的基本对策,具体包括:1、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建设良好的社会外部条件。2、重新建设环境道德体系,充分发挥环境道德对环境犯罪行为的遏制作用。3、完善惩治环境犯罪的法律机制,加大环境犯罪的打击力度,实现环境犯罪的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 当然,环境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导致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防治对策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仅从这几个方面出发进行论述,希望对我国的环境犯罪研究有些许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