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边疆女性:《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娅》中女性身份的构建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asZhang_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工业对社会产生的异化作用,维拉·凯瑟从女性的视角来表达对她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纵观其两部代表作品,女性艺术和开拓荒野这两大主题缠绕交织,贯穿于她创作生涯的整个始终,构成了其作品的内在精髓与灵魂。通过缅怀19世纪的拓荒品质,凯瑟的作品为堪称精神荒原的20世纪的美国开了一剂良方。由于作品如此别具一格的怀旧情调、雅致的脱尘气息和其所蕴含的独特精神力量,凯瑟被誉为“平等社会结构中的传统贵族,工业社会中的重农作家,物质文明过程中精神美的捍卫者”(Geismar,1967:67)。其充满怀旧色彩的“内布拉斯加”系列作品《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娅》以女性拓荒为主题,因带有鲜明的时空意识和性别意识,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解读,历来被学者认为是凯瑟最亮丽的艺术成就。其作品被认为一反传统拓荒题材中以男性为主体的传统,彰显了女性驯化蛮荒的伟业,体现了对男性传统的抗争和反思。作品塑造了拓荒时代完美女性形象:一个孕育生命,未来和希望的大地女神的形象,是拯救迷失的自我,予其灵魂慰藉的生命重生之源,并借此表达对美国商业时代的农业及女性价值观迷失的失落。作品表达对拓荒时代农业社会中人与自然,人和人之间淳朴和谐情感的向往,由此引申出作品对女性价值观和女性身份认同的诉求。探讨和研究女性身份构建时,学者们大多将关注点放在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社会地位的提高和政治权利的获取,较少关注女性自身对自己身份和精神世界的反思和构建。  本文结合生态女权主义、双性同体等理论,对两部反映边疆女性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小说进行细读和分析,来揭示美国边疆女性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女性身份的构建。以女性主义视角,考察和探讨两部文学作品中美国女性对男权体制和男权话语权的抗争以及她们在这一过程中对女性身份的构建,强调了边疆环境和拓荒经历对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作用,并表达对能够跳出男性话语权,接纳并允许自身心灵自由发展的完美女性身份的诉求。
其他文献
亚瑟王传奇享誉欧洲一千多年,亚瑟王研究在西方学术界经久不衰。为了弥补国内亚瑟王研究的不足,同时将亚瑟王传奇与其政治历史背景相结合,本文旨在研究9世纪至19世纪英国人对于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导演选择小说作为蓝本而改编成电影,由此掀起了电影改编的热潮。其中,由乔·怀特导演的《赎罪》受到观众以及评论界的广泛好评。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小说和电影
自十九世纪以来,那撒尼尔·霍桑一直是美国文学史上的著名小说家,多年来,他的地位和声望鲜有人可以质疑和撼动。作为作家的霍桑和作为个体的霍桑总是文学圈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且,评
本文试从合作原则,新格莱斯语用机制,礼貌原则和面子保全论四个角度详细剖析《风月俏佳人》里丰富的会话含义。 本文用语用学的方法来研究女主角与他人的对话。在与他人交谈
安妮·泰勒是一位美国小说家,以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人物描写著称。自从1964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说《倘若清晨来临》,泰勒至今已经出版了十七部小说。与此同时,她还撰写短篇小说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