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赎罪》的电影改编探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c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导演选择小说作为蓝本而改编成电影,由此掀起了电影改编的热潮。其中,由乔·怀特导演的《赎罪》受到观众以及评论界的广泛好评。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小说和电影的异同,试图论证电影改编有其自身的艺术价值,是电影制作者对与原著的进行的全新的诠释,应从电影的独特性对其进行研究,而非采用对原小说的“忠实度”这一标准来评论电影改编的好坏。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从叙事的角度以及时间和空间方面对比分析电影和小说的不同。在叙事角度方面,电影和小说都采用了多视角的叙事方式。本文利用热奈特的叙事理论,采用“聚焦”这一概念,分析比较视角转换的独特之处及其产生的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着重分析电影在处理时空时与小说的不同及其产生的独特的艺术效果。第二章主要从元小说的层面对比分析小说与电影的不同。小说通过叙述者的自我揭露,展现了元小说特有的“自反性”。电影《赎罪》对小说结尾作者的自我揭露的改编虽然受到许多评论家的质疑,但电影采用了独特的拍摄手法来表现“元小说”这一叙事结构。第三章从主旨上对比分析了小说和电影的异同。小说中,布里奥尼通过写作走上赎罪之路,写作风格也日益成熟。而电影则通过音乐这一特殊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主题。通过对音乐的分析,也突出了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有其自身的表现手法,而并不是文学作品的衍生品,通过这一特别的表现方式,也体现出电影人对于元小说的独特的视角与理解方式。
其他文献
自1848年塞涅克瀑布镇大会点燃了美国妇女选举运动历史性的时刻后,美国妇女在平等参政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然而历时一个多世纪,美国政治参与仍然存在很大的性别差异。造成该差
文学是时代的产物,带有明显社会的印记。对于作家来说,时代观念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本身具有丰富生动的内涵和宽泛的外延。但是,作为特定社会中的人,作家不可能逃脱
亚瑟王传奇享誉欧洲一千多年,亚瑟王研究在西方学术界经久不衰。为了弥补国内亚瑟王研究的不足,同时将亚瑟王传奇与其政治历史背景相结合,本文旨在研究9世纪至19世纪英国人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