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县农业信息化发展与评价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plm0p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后,促使我国农业发展发生一系列的新变化,这些变化极大地激发了农业对信息化的渴望与需求,也对农业信息化提出了具体和新的要求。作为典型山区农业县的永泰县,农业的发展对全县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链接,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已经成为永泰县加速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但是,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它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高风险性等特点。这些特点要求对农业信息化的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实时的监督。规划和监督就必须能准确衡量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这就需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因此,深入开展永泰县农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工作,定量分析农业信息化程度,明确农业信息化水平所处的位置,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永泰县农业信息化工作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制定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通过归纳总结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的研究现状,分析农业信息化的内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法、信息研究法、调查法、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确立永泰县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评价体系,对其进行实证评价研究,分析其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不足,从中寻找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永泰县农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大部分:采用文献调查法与归纳分析法,探讨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案。第二部分:通过文献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及归纳分析法,总结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的研究现状。先从研究历程、发展概况及借鉴研究三方面分析国外农业信息化的研究,再总结国内农业信息化的研究概括与农业信息化评价研究现状,最后对总的研究问题进行评述。第三部分: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及通过相关年鉴与统计资料,从信息基础装备、人力指数、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服务及外部环境等六大方面归纳总结了永泰县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第四部分,在总结永泰县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的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构建了永泰县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及确定指标权重,并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分析。第五部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永泰县农业信息化进行实证综合研究,以验证本论文所构建的永泰县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最后,归纳总结永泰县农业信息化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并依此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是十一届六中全会以来党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全新改变,是党的十九大的一大亮点。深入研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新时代
针对黄土高原丘陵区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悖态势及如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等问题,选择典型代表区——陕西省吴起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20余年的演变过程,探
文章通过对影响我国金融经济发展状态的贸易顺差、居民经济状态、国际环境等因素以及现阶段存在的房贷问题凸显、中小企业高杠杆隐患大、刺激居民消费出现偏差等问题的分析,
目的:分析当前北京地区健康差异和公平性现状,探讨其成因及改善健康不公平性的措施,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地区健康公平性的卫生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对策。方法:综合运用文献分析
论文首先介绍了东莞市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背景,对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概述,讨论了项目的研究意义与重要性,论文提出了系统的设计目标,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
有一种说法是“丑闻GDP”,网络丑闻不断爆发,是媒介注意力经济推动的结果吗?本文以注意力经济学理论作为研究基础,从网络丑闻的定义和产生原因入手,通过对媒介经济、注意力“
背景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以各种类型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是静脉血栓形成(VTE)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中又以肺血栓栓塞(PT
基于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的模糊性以及评价指标的多样性,在分析湖州地区水环境承载力时,以模糊物元分析和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结合欧氏贴近度概念,用水环境代表事物,评价因素代表特征,建
自党的十六大,尤其是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学术界围绕“和谐社会”,从不同方面提出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党的十八大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道路连接过去,通向未来,指引方向,更决定命运,可以说选择走不同的发展道路,就会有完全不同的发展结果。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时代发展的步伐,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重考验